假亞麻。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對原生在溫帶的植物,日照長度的變化對它們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不過,我們通常比較在乎的是何時可以吃它,對於整體的生長發育影響缺乏深入的、全面性的研究。 最近的一個研究,以假亞麻(camelina, Camelina sativa ),這種C3長日照植物為實驗模型。假亞麻在歐洲有三千年的栽培歷史,主要為油用作物。研究團隊使用了長日(LD)和短日(SD)條件下的生長測量、氣體交換測量和包括 13 C、 14 C、 2 H 2 O在內的同位素標記技術,以探究植物對不同日長的反應。 研究團隊發現,SD植物通過多種機制來彌補在較短光週期中減少的CO 2 吸收,包括提高光合作用速率(SD:18.1,LD:14.9 µmol m −2 s −1 )和降低光呼吸(RL),從而增加對莖部的投資。此外,SD植物展示了葡萄糖6-磷酸(G6P)分流和氧化戊糖磷酸途徑(PPP)的降低,這對RL有重大貢獻,並且在較長的夜晚期間維持碳的可用性。 LD植物在所有採樣時間的乾重(DW)均高於SD植物,顯示日長對生長速率的影響是持續的。SD植物具有更高的莖/根比率(與LD植物相比超過一倍),且葉片的鮮重比LD植物低約12%。 使用INST-MFA(非穩態代謝通量分析)對LD和SD植物之間代謝通量差異的全面評估。研究團隊發現,在G6P/PPP(葡萄糖6-磷酸/氧化戊糖磷酸途徑)分流中,長日(LD)植物的絕對通量和標準化通量都較高,同樣,色素體三磷酸糖到細胞質三磷酸糖和細胞質己糖磷酸合成的標準化通量也較高。這條從葉綠體到細胞質的碳循環途徑,以三磷酸糖的形式運輸,然後以戊糖磷酸的形式返回葉綠體,在LD植物中具有顯著更高的通量。通過三羧酸循環合成穀胺酸的標準化通量在LD植物中也更高。根據INST-MFA估算的非光呼吸CO 2 釋放量(從所有非光呼吸CO 2 釋放反應的總和計算得出)在LD植物中較高,這與通過氣體交換測量的較高RL值相一致。 短日(SD)植物通過卡爾文循環(CBC)和光呼吸中間產物顯示出較高的整體絕對通量。然而,在標準化至淨CO2同化率後,LD和SD植物之間的通量相當,表明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較高的淨CO 2 同化率所造成的。SD植物中澱粉和丙胺酸合成的絕對和標準化通量較高,表明SD植物更傾向於將碳分配到澱粉和丙胺酸。 LD和S...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