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hatGPT 藍綠菌(cyanobacteria)是一種類似植物的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如果你曾在湖泊、池塘、溪流和河流看見過藍綠色的薄膜,那可能就是藍綠菌了。 藍綠菌雖然在生物分類上屬於細菌(具體是藍綠細菌門),但是它們與一般細菌有所不同,因為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類似於植物。這是藍綠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因為它使它們能夠利用太陽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和有機物,從而對地球的氧氣供應和生態系統有重大影響。雖然藍綠菌因為光合色素與高等植物不同,所以它們利用的光波波長也不同(那就是為什麼它們的顏色看起來是「藍綠」色的),但這讓藍綠菌在利用光能上更可以與高等植物互補。 科學家最近在研究藍綠菌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 Leptolyngbya frigida 這種藍綠菌與粉紅粘帚霉( Clonostachys rosea )共生時,它們能形成更大的生物膜,並提高光合效率。 藍綠菌 Leptolyngbya frigida ,它們在一個含鋅的工業廢棄地附近的溪流中自然形成生物膜。 Leptolyngbya frigida 屬於細鞘絲藻屬,有時會與粉紅粘帚霉形成共生關係,產生生物膜。研究團隊對這個現象感到好奇,於是在實驗室中將它們一起培養。結果發現,與單獨培養的藍綠菌相比,這種共生體系的生物膜大了幾乎一倍,且在光合作用上表現更好。 具體來說,當藍綠菌和真菌一起生長時,它們產生的氧氣量與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都增加了將近一倍。這意味著這種共生體系對於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一種溫室氣體)可能有積極的作用。此外,這種共生關係還可能是地衣形成的初期階段,地衣是一種由真菌和藻類或藍綠菌共生形成的生物。 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關於微生物間相互作用的新知識,而且對於環境保護和生物工程應用(比如開發新的生物除污技術或提高農作物的生長效率)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Turnau et al., Fungal symbionts impact cyanobacterial biofilm durability and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Current Biology (2023),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3.10.056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