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Carbon dioxide」標籤的文章

有兩個「魯必斯科」要做什麼?

  四種不同的「魯必斯科」。圖片取自 期刊 你知道光合作用碳反應的第一個酵素「魯必斯科」(RuBisCo)嗎? 你知道魯必斯科有四種嗎? 最近研究海洋生物的科學家,在海洋的藍綠菌裡面,發現有一個藍綠菌居然有兩個魯必斯科! 為什麼它要兩個呢?多一個不會是用來煮湯的吧? 看文章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植物氣孔與全球暖化

植物的氣孔。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是近年來被熱烈討論的議題,而它的成因則被認為是因為人類的活動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一氧化二氮(N 2 O),這些氣體吸熱的能力比氧氣與氮氣(大氣的主要成分)要好,所以讓地表的熱無法逸散出去,造成暖化。其中又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大。 最近南韓的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的研究團隊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上昇也影響了植物,讓植物的氣孔(stomata)開啟的時間變短,造成植物降低蒸散作用,這也使得更多的熱被留在地表。 怎麼說呢?原來植物的蒸散作用(transpiration)就是植物把水以蒸汽的形式逸散到大氣中。在這過程裡,植物把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帶到植物體各處,最後從氣孔逸散出去。 水分子的蒸發會帶走熱。所以在植物進行蒸散作用時,同時也把地表的熱帶到大氣中。 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昇時,植物也就不需要時時把氣孔全開來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麼一來,能藉由氣孔蒸散出去的水蒸汽也就減少了,能帶走的熱也減少了。更多的熱被保留在地表,所以全球暖化就變得更嚴重了。 參考文獻: So-Won Park, Jin-Soo Kim, Jong-Seong Kug. The intensification of Arctic warming as a result of CO 2 physiological forc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DOI: 10.1038/s41467-020-15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