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苯甲酸」標籤的文章

【食安小檔案】苯甲酸(benzoic acid)

苯甲酸。圖片來源: wiki 苯甲酸(benzoic acid,C 6 H 5 COOH)是白色結晶,作為防腐劑通常的用量是介於0.05-0.1%之間,在台灣,膠囊狀、錠狀食品可用到0.2%(每公斤2克)。 這次 的麵條,驗出來的每公斤為2.65克,已經超過合法標準;更何況它不得使用於麵條。 為什麼麵條不能放苯甲酸呢? 若是濕麵條,通常很少放到隔天,這樣根本沒有加防腐劑的必要。 若是乾麵條,苯甲酸的每日容許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五毫克(5mg/kg)。一個60公斤的成人每天最多300毫克。如果麵條裡面有0.1%(每公斤1克),他只要吃300克的麵條就達標了。雖然一餐吃半斤麵條有點多,兩餐吃半斤麵條(每餐四兩)應該還好。也就是說,添加在主食裡面,很容易超標,所以不能放。 除此之外,乾麵條因為水分少(行話叫做「低水活性」),不管是真菌還是細菌,在這樣的環境裏都無法生長,所以也是不需要加防腐劑的。倒是乾燥劑會比較需要,保持乾燥就可以抑制細菌與真菌生長了。 苯甲酸的英文名稱benzoic acid來自於benzoin resin(安息香樹脂),因為苯甲酸最早是由安息香樹脂萃取得來,所以它也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安息香酸。在1556年,諾斯特拉達姆士(Nostradamus)以安息香樹脂乾餾取得了苯甲酸。 安息香樹脂。圖片來源: wiki 植物會產生苯甲酸,它是植物合成次級代謝物途徑裡的中間產物之一。許多莓果(berry)中苯甲酸的含量可達0.05%,而越橘屬(Vaccinium)的果實,如小紅莓(cranberry)、越橘(bilberry)等,苯甲酸的含量最高可達0.13%(介於0.03%-0.13%)。 附錄: 麵條米粉違法添加漂白防腐劑 流入市面 2015/10/02 16:08 最新更新:2015/10/02 17:28 (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2日電)高雄地檢署查獲大量農產公司販售的陽春麵條含苯甲酸、米粉含二氧化硫超標,已流入南、高、屏地區的麵食批發商、商店、飲食店、麵攤等300多家,也流入監所等矯正機關。 高雄地檢署今天表示,所查獲的濕米粉中「二氧化硫」(漂白劑)含量達0.048g/kg(標準值不得超過0.01g/kg),陽春麵條含有禁止添加於主食麵條防腐劑「苯甲酸」2.650g/kg。1041002 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