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穀蛋白」標籤的文章

小麥的育種與麩質(gluten)過敏有關嗎?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近年來,對小麥麩質過敏的人(亦即所謂的乳糜瀉Coeliac disease,約有1-0.5%的人有此現象)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這也使得有些人開始懷疑,現代小麥是否與古代小麥有什麼不同,而是否就是這些不同造成乳糜瀉病人增加? 過去最知名的關於小麥過敏的著作,可能是戴維斯醫師寫的「 小麥完全真相 」這本書。本書一出,造成許多人對小麥產生恐慌,開始尋找無麩質(gluten-free)飲食。其實大部分的人對麩質並不會過敏,而吃多了麵包會胖少吃麵包會瘦這個現象也與麩質無關,只是澱粉攝取量的問題罷了。 不管怎麼說,小麥大約有70%是澱粉,10-12%是蛋白質。而這10-12%的蛋白質中,有75-80%是麩質,主要就是兩種蛋白:醇溶蛋白(gliadin)與穀蛋白(glutenin)。而其中的醇溶蛋白又被認為是主要引起乳糜瀉的主因。 為了釐清到底是否小麥的育種造成過敏性蛋白質增加,德國的研究團隊從他們的小麥種原庫中選取了60品系的小麥來種植並進行分析。選取的範圍從1891年到2010年,每十年選取五個品系。所有的這些小麥,都在2015、2016、2017三年分別在相同的地點栽種。研究團隊決定不要施肥,這點值得注意,因為施肥會造成蛋白質含量增加。 觀察發現,老品系的小麥植株高度比新品系小麥要高了40%:老品系的小麥大約是117-153公分高,新品系的小麥則只有76-99公分高。而產量則是新品系的小麥比老品系的小麥增加了將近一倍。 分析小麥的蛋白質含量發現:因為沒有施肥,所以超過90%的小麥蛋白質含量低於10%。從1891-2010年這120年間,小麥的蛋白質含量略有下降,不過不是很明顯。深入分析後發現,醇溶蛋白在老品系小麥中含量明顯較高(從62%下降到45.7%),而穀蛋白則在新品系小麥中含量明顯較高(從17.1%上升到33.1%)。至於總體麩質含量,因為醇溶蛋白與穀蛋白一減一增,所以麩質含量並沒有明顯的變化。 整體來說,到底育種與乳糜瀉有無關連呢?看起來應該是沒有明顯關連的。整體小麥的蛋白質並沒有上升,被認為與乳糜瀉相關的醇溶蛋白含量,不但在新品系中沒有增加,反而顯著地減少了。當然商業種植小麥是會施肥的,而施肥也會造成蛋白質含量增加。這些變因是否相關呢?我想這就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了。 參考文獻: Darina Pronin, Andreas Bö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