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發芽情形。 圖片來源: PNAS 植物產生種子以後,因為種子成熟時的環境不一定就適合發芽,所以種子幾乎都會進入休眠。即使如阿拉伯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這等小草,也會有一段短短的休眠期。 如果一直等下去,都沒有遇到適當的時機呢?這時候種子裡面的蛋白質就會逐漸氧化、胚乳細胞也會出現損傷,一旦這些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算提供種子適當的環境條件,種子也無法發芽了。這時候,我們就會說這些種子「死」了。 會不會有一個機制,能延緩種子的「衰老」,讓種子慢點「死」呢?有科學家認為應該是有的,但是,會是哪些基因呢? 科學家想,一個可能的候選人就是自噬作用(autophagy)的基因。過去的研究已知,自噬作用可以延緩衰老;所以如果要找能夠延緩種子「衰老」的基因,應該就是它了。 於是研究團隊挑選了兩個與自噬作用相關的基因, ATG2 與 ATG5 。 ATG2 主要參與自噬體膜的擴張和形成。它與 ATG18 一起工作,協助轉移脂質到自噬體膜上,從而促進自噬體的成熟和擴展。 ATG2 在自噬過程中的膜動態調控中起著關鍵作用,尤其是在自噬體的初始階段。 而 ATG5 是一種參與另一個複雜的自噬關鍵步驟的蛋白質。它與 ATG12 結合,並進一步與 ATG16L 形成一個複合體。這個 ATG12-ATG5-ATG16L 複合體有助於促進另一種蛋白質 ATG8a 的脂質化,這是自噬體膜擴張和封閉的一個關鍵步驟。 ATG8a 的脂質化對於自噬體的成熟和目標物的選擇性降解至關重要。 首先,研究團隊觀察少了 ATG2 或 ATG5 的突變株的種子,在長時間儲存後發芽率是否會下降。結果發現,雖然儲存30個月(兩年半)的突變株發芽率與野生種相當,但當這些種子被儲存達到66個月(五年半)時, atg 突變株種子的發芽率不到20%,而WT種子的發芽率超過60%。這意味著,缺少 ATG2 或 ATG5 ,的確會讓種子無法儲存很久。 接著研究團隊觀察氧化蛋白質的含量。在長期儲存(66個月)後,自噬功能缺陷的突變體( atg2-1 和 atg5-1 )種子中,氧化蛋白質的累積量顯著高於野生型(WT)種子, atg2-1 種子中氧化蛋白的累積量比野生型高出1.67倍,而 atg5-1 種子中氧化蛋白的累積量則高出2.00倍。這個結果意味著,在缺乏自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