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8的文章

【原來作物有故事】木瓜 風靡全臺的外來種

木瓜的花。圖片來源: Wikipedia 你愛喝木瓜牛乳嗎?在台灣,大街小巷的冰果室、果汁攤賣木瓜牛乳的很多;而比木瓜牛乳更多的是木瓜,在台灣的一些閒置空地上,往往就理直氣壯地長著一株果實纍纍的木瓜,彷彿它本來就應該屬於這裡似的。  雖然木瓜這麼常見,但它與許多台灣的水果一樣,都是舶來品。木瓜正式的名稱為番木瓜,是來自熱帶美洲番木瓜科的草本雙子葉植物。中美洲的馬雅人大約四千年前就開始種木瓜了,野生木瓜原本有公樹與母樹之分,但馬雅人在種木瓜的時候,無意間發現有雌雄同株的木瓜,因為雌雄同株一定有果實可吃,於是便將雌雄同株的木瓜給留了下來…所以現在果園裡的木瓜大部分都是雌雄同株、少部分是母樹,而公樹可就難得一見囉。 番木瓜到十七世紀才由熱帶美洲傳到中國,台灣則還要遲到1903年才由夏威夷引進,一開始只是當作飼料用,五年後才真正把木瓜當水果。2016年台灣生產336萬噸木瓜,其中光是台南市就超過四分之一喔!第二名是南投縣、第三名是嘉義縣。世界第一大木瓜生產國則是印度,其次是巴西、墨西哥、印尼與多明尼加;光是印度、巴西與墨西哥三國一年所產的木瓜,便佔了全世界木瓜產量的六成,而印度所生產的木瓜更佔全世界的四成三。 木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木瓜酵素。切開木瓜那橢圓形的漿果,小心地用湯匙把種子刮除後,便可用湯匙一匙匙地大快朵頤了!其實木瓜直接吃就很好吃,但是隨著1950年代末台灣開始發展乳業後,先後在台中與彰化兩地有業者想到把木瓜與牛奶放在果汁機裡面打成木瓜牛奶,這香甜的好滋味一下子就風靡了全台灣,於是從南到北都可以看到木瓜牛奶了!不過如果要在家裡自己打,因為木瓜含有木瓜酵素,放久了會因為酵素的作用使得木瓜牛乳變苦,所以打完要趕快喝喔。 木瓜酵素與鳳梨酵素一樣,都可以用來分解蛋白質。一般市面上的軟肉精,若不是鳳梨酵素便是木瓜酵素。但因為木瓜酵素在成熟的果實中含量很低,所以不用擔心吃木瓜不會「咬舌」喔。 提到木瓜酵素,想必大家對於「青木瓜豐胸」這個說法都耳熟能詳吧!到底青木瓜有沒有豐胸的效果呢?業者常用「木瓜含有木瓜酵素與維生素A」來告訴大家木瓜有豐胸效果,但木瓜酵素只能分解蛋白質,而維生素A,僅有維持免疫功能與視力的功效,更加不可能有豐胸的效果,所以千萬不要上當喔。 提到木瓜,不能不提木瓜輪點病毒。1975年它首次出現在高雄市燕巢區,在短短二

通風報信的植物

植物受傷時會有什麼反應?過去的研究讓我們瞭解,當植物被攻擊(受到病原菌感染、受傷)時,會釋放出揮發性有機物質(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讓自己以及附近的植物啟動防禦機制。這個作用有點像古代的烽火臺,當敵人來襲就燒起狼煙,附近的人看到狼煙就知道這裡出事了,要加強戒備。 不過,當附近的植物感應到VOCs時,它們會如何加強自己的防禦機制呢?過去的實驗發現,當植物的地上部位受到病原菌感染時,會傳遞信號給自己的根,接著根部的鋁活化蘋果酸運輸蛋白(ALMT1,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便會活化後釋放蘋果酸(malate)到土壤中來召喚枯草桿菌 UD1022( Bacillus subtilis UD1022)這隻植物的益菌。這些現象是否不僅僅發生在苦主、也發生在附近的植物身上呢? 康納(Connor Sweeney)和他在德拉瓦大學的指導教授,最近發現:不只是受傷的植物本身會進行這些防禦機制、附近的植物也會呢! 康納是德拉瓦州(Delaware)的高中生。他因為對科學有興趣,寫了e-mail給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白斯教授(Harsh Bais),表達希望能進他的實驗室學習。當白斯老師回信說「OK」的時候,康納高興得不得了。 於是他就開始了他的實驗室生活:下課後、週末以及暑假,康納都在白斯老師的實驗室裡種阿拉伯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雖然他也是高中的游泳校隊,但他盡可能地投入時間作實驗。 成果是豐碩的。兩年後,康納在白斯教授的指導下,解出了植物接到鄰居的「狼煙」以後,接下來做了什麼;他們的成果發表在2017年的「植物科學前鋒」(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期刊上。 以一個高中生來說,這可是個非同小可的成就;康納不只是付出了許多努力,他也細心觀察每一個實驗。因為他夠細心,所以才沒有錯失了重要的發現。 這個重要的發現是什麼呢?有一天他如常地進行實驗:把一株阿拉伯芥用鑷子弄了幾個傷口,準備明天觀察它的反應。不同的是,這次旁邊有一株阿拉伯芥沒有被他弄傷。 第二天他看到了令他不敢相信的結果:旁邊的阿拉伯芥的主根變長、而且還長出了不少側根。 於是他們做了更多測試。他們發現:旁

【原來作物有故事】豌豆 從餐桌爬到實驗桌

豌豆。圖片來源: Wiki 你喜歡在台灣便當店常見的「三色蔬菜」嗎?「三色蔬菜」裡面黃的是玉米、橘色的是胡蘿蔔、綠色的是豌豆。玉米之前已經介紹過了,我們今天就要來介紹豌豆。豌豆是豆科豌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莖葉、嫩莢及種子都可以吃。在台灣豌豆被分為嫩莢用(莢豌豆)、嫩豆用(熟豆、美國豆)、葉用(豌豆苗、豌豆尖)、甜豆用(甜豌豆、脆豌豆)及豆芽用(豌豆芽、豌豆嬰)等。全世界豌豆最大的生產國為中國,約佔全世界的六成;在台灣因為豌豆喜愛冷涼、乾燥的氣候,多在秋冬種植於中部地區;尤其是彰化地區,產量占全國的九成喔。因豌豆為荷蘭人傳入臺灣,也被稱為「荷蘭豆」、「胡豆」、「番仔豆」等。 豌豆原產於西南亞與地中海區域,野生種目前在兩地都還找得到;在當地野生豌豆的分佈區大致上與大麥、小麥、小扁豆以及亞麻重疊。目前認定豌豆大約在公元前10,250-9,550年前馴化,與大麥、小麥、小扁豆同時;一開始是為了食用成熟種子。成熟的種子可以曬乾儲存,除了可直接加入菜餚中以外,還可以磨粉製餅。豌豆在被人類馴化後產生幾個變化:種莢在種子成熟後不會裂開;種子變大了一倍;種皮變薄、變光滑了。馴化後它便與大麥、小麥、小扁豆一同向賽浦路斯、愛琴海與巴爾幹半島傳播,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到中歐,公元前2,000年前後傳播到恆河流域。中國自漢朝起就有栽培紀錄,而台灣相傳為荷蘭人引進。 以前的歐洲食用豌豆的方法是煮濃湯,煮到看不見豌豆。在當時,豌豆與小扁豆都被認為是「窮人的食物」,不適合端上貴族與富人的餐桌。等到連著豆莢都可以吃的豌豆(雪豆)在十六、十七世紀時出現時,竟然搖身一變,上了「太陽王」路易十四世餐桌喔!相對來說,蠶豆與小扁豆好像就沒有這麼好運了。至於豆莢肥厚的甜豆則要更晚才出現。 至於三色蔬菜,據說是由冷凍技術的發明人柏茲埃在1930年代發明的;雖然蛋白質(豌豆)、澱粉(玉米)與維生素(胡蘿蔔)都有了,但冷凍後的三色蔬菜口感並不好,尤其是豌豆冷凍再解凍以後常常變得軟軟爛爛的,以致於有網路言論認為「冷凍三色蔬菜真的可以毀掉這世上所有的美食」!不過喜歡的人也不少,其實如果不是冷凍的,口味還不錯不是嗎? 大家應該都聽過傑克與魔豆的故事吧,傑克用一頭母牛換了一把豆子,第二天這些豆子就長到天上去了!到底裡面的魔豆是什麼豆科植物呢?根據英國的人類學家與葡萄牙民俗學者的研究發現,這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