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LPMO」標籤的文章

發現「光分解作用」?

由於石油越來越少,最近這些年來,生質燃料(biofuel)成為非常熱門的一項研究。但是利用澱粉或蔗糖進行發酵產生酒精,會有「與人爭食」的爭議;因此以落葉、廢木、廢紙的纖維素(cellulose)分解發酵後所產生的「纖維酒精」,也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了。 但是植物的落葉、殘枝、斷木中所含的不只有單純的纖維素,還有木質素(lignin)。微生物無法分解木質素,因此我們必需先將木質素與纖維素分開。目前最常用的是使用高壓蒸汽進行汽爆(steam explosion)來將木質素與纖維素分開、或是加鹼分解。由於汽爆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產生蒸汽,而加鹼處理後需要調整酸鹼度與鹽份濃度,使得纖維酒精的成本居高不下。 用細菌或真菌似乎挺麻煩的。如果單純使用酵素,是否會讓反應更快更方便些呢?雖然過去的研究已經知道,許多真菌與細菌都具有可以分解纖維素的酵素;但是這些酵素在實驗室裡面進行反應的速度似乎都不夠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加快它們的反應速度呢?另外,是否可以找到更節省能源的方法來分解纖維素? 來自丹麥與瑞典的研究團隊,將他們的眼光轉到其中一群酵素:裂解多糖單氧酶(LPMO,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存在於許多細菌、真菌中,其中屬於AA9一族的LPMO,進行反應時需要氧氣與電子。 有意思的部分是,過去的實驗發現,AA9族的LPMO需要的電子,可以來自於維生素C(ascrobic acid)、木質素、或是纖維二糖脫氫酶(CDH,cellobiose dehydrogenase)。這些物質都可以幫助它進行反應。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因為這一族的LPMO對於電子捐贈者是如此的不挑剔,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它真正在細胞裡的合作對象。 因此,研究團隊決定試試看用類囊體膜(thylakoid membrane)來做為電子的來源。 類囊體膜是植物進行光反應(light reaction)的位置。只要有光,類囊體膜上的光系統就可以經由光所提供的能量產生電子。因此,它可以說是相當便宜的電子來源(當然純化類囊體膜還是要成本的)。 一開始研究團隊用藍綠藻( Synechococcus sp. PCC7002)的類囊體膜。結果發現,使用類囊體膜做為電子的來源,分解的速度變快了至少20倍!在三小時內,加入類囊體膜的組別,有10%的纖維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