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能源的發展,除了生質酒精、生質柴油外,其實也有許多研究團隊在研發如何將太陽能轉為可儲存的能源。畢竟,太陽能不需要如生質能源背負與人爭食或砍伐森林的罪名,只要天空沒有被雲籠罩,它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過去,哈佛Nocera老師的研究團隊,曾經發表過 以矽(Si)為原料的半導體電池 ,它可以在接受光能後,利用光能轉化的電能將水分解為氫氣(H 2 )與氧氣(O 2 )。雖然氫氣也可以用於燃料,但由於氫氣非常容易自燃(佔大氣4%以上即有自燃的風險)、運輸較液態能源(汽油、柴油、酒精)不便,加上目前的內燃機(引擎)都還是使用液態能源看來,雖然氫氣真的很環保(燃燒完就剩下水),但卻不大適合。 於是研究團隊開始尋找能把氫氣轉換成為液態能源的方式。這次,他們結合了 加大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團隊 。加大團隊將 Ralstonia eutropha 這隻菌做了一些修改,使它在養分不足(nutrient-limited)的狀況下將乙醯輔酶A(acetyl-CoA)用來產生異丙醇(isopropanol)。原本 Ralstonia eutropha 會將乙醯輔酶A合成PHB(polyhydroxybutyrate)儲存起來,但加大的研究團隊用生物工程的方法把中間的兩個酵素去掉,然後植入帶有另外四個基因的質體,使細菌不再能夠合成PHG,卻有了合成異丙醇的能力。於是,當這隻菌在缺乏氮源的時候,只要提供給它氫氣與二氧化碳,它便開始產生異丙醇了。雖然二氧化碳要額外打進去,但以現在地球的狀況來說,二氧化碳多得很,不是正好可以用掉嗎? 結合細菌與晶片的液態能源產生系統。圖片來源: Science, Li et. al., 2012 但是光只是這樣還不行,這個系統還有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由於使用電極來分解水,除了氫氣已外也會產生氧氣,而在通電的狀況下,不免會產生一些自由基妨礙細菌生長;另外是,電極若使用貴金屬白金或銦(indium),不僅這些金屬價格昂貴、不易取得,這些金屬在自然狀況下(別忘記,這個系統使用了細菌,所以所有的操作要盡量符合自然狀況)對水的電解力也不高(除非提高電壓,但如此一來又會產生更多自由基)。 研究團隊首先使用了磷酸鈷(CoPi)與鎳錳鋅/不鏽鋼的電極,解決了貴金屬與電解力不足的問題;但是自由基仍不免產生,於是研究團隊嘗試加入來自牛肝的過氧化氫酶(catal...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