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稉稻」標籤的文章

為什麼稉稻比較耐冷?居然跟生長素運輸基因有關!

水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秈稻比較怕冷,稉稻比較耐冷,這是早就知道的事了; 但是,為什麼一樣是水稻,卻在耐冷性上面差這麼多呢? 最近中國的研究發現了原因,而且,竟然與生長素有關! 看文章

意外發現稉米口感的秘密

影響稻米口感的兩個基因,造成白粉率變高。圖片取自 期刊  我們都知道稉稻的口感比較軟黏,秈稻的口感比較乾鬆。 雖然臺灣人本來是吃秈稻的,是受到日本人統治之後,也改變口味吃稉稻了。 過去都認為,影響稻米口感的主因是支鏈澱粉的含量,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蛋白質的含量也非常重要! 而且,這個發現完全是意外! 看文章

稉稻(japonica)能在低溫下照常發芽的秘密

  圖片來源:Nat. Comm. 亞洲的水稻大致可以分為兩個亞種:稉稻(japonica)與秈稻(indica)。一般來說,稉稻出現在緯度較高的區域(如日本),而秈稻則分布於緯度較低的區域(如中國南方與東南亞)。至於台灣,則因為受到日本統治50年的關係,大家都比較習慣食用稉稻。 這兩個亞種的水稻,一般來說稉稻比較怕熱;但是稉稻其實也比較耐冷。在攝氏15度時,大部分的稉稻種子還是可以發芽,但是秈稻的種子發芽率就大幅降低。 究竟是為什麼導致這麼大的不同呢?最近中國的研究發現,原來是一個稱為OsUBC12的E2泛素連接酶被轉位子(transposon)在啟動子區域(ATG上游第542個核苷酸)插入造成的結果。 這個轉位子的插入,造成OsUBC12的表現大幅上升。接下來,由於OsUBC12會對OsSnRK1.1進行泛素化,當OsSnRK1.1泛素化之後,就會被送去分解掉。 OsSnRK1.1被分解掉,會發生什麼事呢?原來OsSnRK1.1是一個蛋白質激酶,負責正向調節離層酸(ABA)信號,增強種子對ABA的反應,從而抑制種子的發芽。當OsUBC12的量因為轉位子的插入而增多,使得更多OsSnRK1.1被分解時,就會造成細胞中OsSnRK1.1的減少,於是減弱了ABA訊息傳導,使種子在低溫條件下更容易發芽。 當研究團隊把這個變異導入秈稻以後,秈稻在低溫下的發芽率也大大提升了。 到底這個轉位子是怎麼來的呢?研究團隊分析了許多品系的水稻後發現,這個轉位子插入的變異,可能是來自於秈稻與稉稻之間的雜交育種。 這一發現不僅為理解E2泛素連接酶在植物ABA信號傳遞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見解,也為改進稉稻在低溫條件下的發芽能力提供了潛在的遺傳資源。這對於水稻的生長發育和生態適應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當下背景下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Zhang, C., Wang, H., Tian, X. et al. A transposon insertion in the promoter of OsUBC12 enhances cold tolerance during japonica rice germination. Nat Commun 15, 2211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