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布拉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固氮反應(nitrogen fixation)在過去一向被認為是微生物(細菌、藍綠菌、古菌)才具備的技能。畢竟,要打開氮氣(N 2 )的三個化學鍵,需要投入大量的能量才能完成,這使得負責這個反應的酵素對氧氣極為敏感,於是固氮反應就成為厭氧的反應。 也因此,能夠固氮的根瘤菌,需要植物形成根瘤這樣的無氧環境,才能開始固氮;而能夠固氮的藍綠菌則是各出奇招,想辦法製造無氧或微氧的環境,讓它可以固氮。 一般的藻類,要獲取這樣的能力,是否是「不可能的任務」呢?但是就在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奇妙的藻類「貝氏布拉藻」( Braarudosphaera bigelowii ),它的體內有一個小小的藍綠菌稱為UCYN-A。這個藍綠菌負責幫忙貝氏布拉藻固氮,而貝氏布拉藻則投桃報李,給它它需要的糖、胺基酸、核酸等等。 在2012年時,研究團隊便已經發現,UCYN-A缺乏會產生氧氣的光系統II以及細胞呼吸中非常重要的檸檬酸循環。這就讓科學家們懷疑,會不會UCYN-A早就不是共生體,而是已經成了貝氏布拉藻的胞器呢? 於是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他們用軟X射線斷層掃描(SXT)獲得了貝氏布拉藻細胞及其中的UCYN-A的三D結構圖像。這種技術可以顯示出細胞內部的詳細結構,包括UCYN-A在內。研究團隊觀察到UCYN-A在細胞中有固定的位置,在貝氏布拉藻的胞器之間具有確定的空間關係,這意味著它已緊密整合入藻類細胞的結構中。 同樣是透過SXT,研究團隊發現UCYN-A的分裂與貝氏布拉藻的細胞核和葉綠體的分裂有明確的時間順序。在貝氏布拉藻的暗週期中,首先發生的是UCYN-A的分裂,然後是粒線體的分裂、接著核和葉綠體也開始分裂,最後細胞進行最終的細胞分裂(細胞質分裂),產生兩個新的細胞,每個細胞都包含一個UCYN-A、一個核和若干個葉綠體。這種分裂的同步性意味著,UCYN-A與藻類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過程高度整合,這也是胞器的特徵之一。 透過蛋白質體學分析,研究團隊確定了多個由貝氏布拉藻基因體產生、並在UCYN-A中豐富存在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包括了「魯必斯科」(RuBisCO)這個負責碳反應(卡爾文循環)的最重要酵素以及進行光反應所必需的幾個成員。缺少這些蛋白質意味著UCYN-A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必須依靠貝氏布拉藻來供...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