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wiki 過去對生物時鐘的研究,多半都著眼在轉錄(transcription)作用上,在阿拉伯芥,目前已知有三分之一的基因的轉錄受到生物時鐘的調控;而這些基因則是經由三群時鐘基因(clock genes)經由互相抑制來管理什麼時候要表達什麼基因:早晨基因(morning gene)如CCA1與LHY會抑制如TOC1,LUX,ELF3,ELF4等傍晚基因(evening genes),傍晚基因會抑制PRR5,PRR7,PRR9等白晝基因(day genes),而白晝基因又抑制早晨基因。不過,轉譯(translation)是否也受到生物時鐘的調節呢? 當信息RNA(mRNA)與核糖體(ribosome)結合時,由於核糖體的質量較大,信息RNA便可以被離心下來;而且越多核糖體連接到信息RNA上(也就是所謂的多核糖體polysome結構)就越重,越容易被離心下來。於是,德國與美國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差異化離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技術,找尋是否植物會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合成不同的蛋白質。 他們發現,相對於轉錄,植物的基因只有15%在轉譯時有呈現節律性。在這15%裡面,包括了粒線體細胞呼吸的酵素與核糖體的蛋白質,在晚上的時候產生最多;以及光合作用的光系統I(PSI),在晚上與黎明時產生最多;至於光系統II則在黎明時產生較多。不過,光系統的天線--光收穫複合體(LHC,Light Harvesting Complex)則在白天產生較多。 由於時鐘基因都是轉錄因子,究竟是什麼基因調節這些基因的轉譯呢?這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有意思的是,在細胞呼吸中,醣解作用(glycolysis)的兩個重要的調節點:PFK-1(phosphofructokinase)與pyruvate kinase,它們的轉譯也受到晝夜節律的影響。 當研究團隊將植物放在連續光照的狀況下時,他們發現雖然植物的蛋白質的產生還是會有節律性,但這個節律卻不是二十四小時,而是比二十四小時要長一點。而且如果把時鐘基因CCA-1高量表現時,植物的蛋白質產生的節律性,就變得只聽命於光照,不再受到內生性節律的調控了。 參考文獻: Anamika Missra, Ben Ernest, Tim Lohoff, Qidong Jia, James 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