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circadian clock」標籤的文章

讓植物為曙光做好準備的CFH1

  圖片作者:ChatGPT 對植物來說,晝夜節律與光傳導應該是息息相關的,但是能夠橫跨兩邊的基因,到目前發現得好像不多? 不過,最近有研究團隊用了特殊的方法,發現了一個兩邊通吃的基因喔! 看文章

藍綠菌(S. elongatus PCC 7942)的生物時鐘

  藍綠菌 S. elongatus PCC 7942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因為地球的一天大約是24小時,所以地球上的生物,除非一直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都具有大約24小時的生物時鐘(circadian rhythm)。雖然生物時鐘運作的機制一直引起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但仍有許多待解的謎題。 藍綠菌(cyanobacteria)的生物時鐘可說是最簡單的了:它只包含了三個蛋白質,KaiA、KaiB與KaiC。其中KaiC是個腺核苷水解酶(ATPase),它即使在試管中也能維持24小時的節律性。 美國德州東南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將KaiC的第402個胺基酸(在野生種中為酪胺酸tyrosine)突變,可以延長或縮短藍綠菌的生物時鐘。一開始研究團隊是以化學致突變劑甲磺酸乙酯(EMS)讓藍綠菌 S. elongatus PCC7942產生突變,然後從中尋找生物時鐘縮短或拉長的個體。 結果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KaiC的突變株:Y402C(酪胺酸突變為半胱胺酸),這個突變株的生物時鐘拉長為85小時。接著研究團隊測量了Y402C的腺核苷水解酶節律性,發現這個突變蛋白質需要103小時來完成一個循環。 這讓研究團隊非常好奇,於是接著研究團隊把這個位置(402)以其他19種胺基酸來取代,並測量這些突變蛋白質的腺核苷水解酶節律性與生物時鐘長度。研究團隊發現,大致上來說,佔據這個位置的胺基酸體積愈小,該藍綠菌的生物時鐘長度就愈長。不過具有最長的生物時鐘的突變株並不是Y402G(酪胺酸突變為甘胺酸),而是Y402P(酪胺酸突變為脯胺酸)。研究團隊認為,可能是從酪胺酸突變為甘胺酸造成蛋白質結構不穩定的關係。腺核苷水解酶節律性的研究也發現,胺基酸體積愈小,腺核苷水解酶節律長度就愈長。與酪胺酸最相似的苯丙胺酸,其生物時鐘長度也最接近野生種(24小時)。 雖然KaiC在試管中不需要KaiA與KaiB也有節律性,但在藍綠菌中要展現出生物時鐘,KaiA與KaiB是必不可少的。究竟KaiC是如何藉著改變腺核苷水解酶的活性,來影響它與其他兩個蛋白質的互動,達成調節生物時鐘的目的,是研究團隊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Kumiko Ito-Miwa et. al.,PNAS August 25, 2020 117 (34) 20926-20931

轉譯(translation)也受到生物時鐘的調控

圖片來源: wiki 過去對生物時鐘的研究,多半都著眼在轉錄(transcription)作用上,在阿拉伯芥,目前已知有三分之一的基因的轉錄受到生物時鐘的調控;而這些基因則是經由三群時鐘基因(clock genes)經由互相抑制來管理什麼時候要表達什麼基因:早晨基因(morning gene)如CCA1與LHY會抑制如TOC1,LUX,ELF3,ELF4等傍晚基因(evening genes),傍晚基因會抑制PRR5,PRR7,PRR9等白晝基因(day genes),而白晝基因又抑制早晨基因。不過,轉譯(translation)是否也受到生物時鐘的調節呢? 當信息RNA(mRNA)與核糖體(ribosome)結合時,由於核糖體的質量較大,信息RNA便可以被離心下來;而且越多核糖體連接到信息RNA上(也就是所謂的多核糖體polysome結構)就越重,越容易被離心下來。於是,德國與美國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差異化離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技術,找尋是否植物會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合成不同的蛋白質。 他們發現,相對於轉錄,植物的基因只有15%在轉譯時有呈現節律性。在這15%裡面,包括了粒線體細胞呼吸的酵素與核糖體的蛋白質,在晚上的時候產生最多;以及光合作用的光系統I(PSI),在晚上與黎明時產生最多;至於光系統II則在黎明時產生較多。不過,光系統的天線--光收穫複合體(LHC,Light Harvesting Complex)則在白天產生較多。 由於時鐘基因都是轉錄因子,究竟是什麼基因調節這些基因的轉譯呢?這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有意思的是,在細胞呼吸中,醣解作用(glycolysis)的兩個重要的調節點:PFK-1(phosphofructokinase)與pyruvate kinase,它們的轉譯也受到晝夜節律的影響。 當研究團隊將植物放在連續光照的狀況下時,他們發現雖然植物的蛋白質的產生還是會有節律性,但這個節律卻不是二十四小時,而是比二十四小時要長一點。而且如果把時鐘基因CCA-1高量表現時,植物的蛋白質產生的節律性,就變得只聽命於光照,不再受到內生性節律的調控了。 參考文獻: Anamika Missra, Ben Ernest, Tim Lohoff, Qidong Jia, James Sat...

咖啡讓你失眠是因為影響了你的生物時鐘

濃縮咖啡。圖片來源: wiki 晚餐後,來杯咖啡如何? 筆者不知道多少人喜歡餐後來杯咖啡,但它可以讓筆者整夜在枕上徘徊!所以,筆者在下午兩點後就不敢喝咖啡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其實傍晚的一杯咖啡,不僅會影響睡眠,也會重新設定人體的生物時鐘。 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中的 一篇研究報告 指出,在睡前3小時接受相當於一杯濃縮咖啡的劑量的咖啡因,平均可造成生物時鐘往後撥40分鐘的效果。 在實驗中,五名志願者在他們的正常就寢時間之前幾個小時,服用咖啡因藥片或安慰劑藥片,然後暴露在昏暗或明亮燈光下,來觀察咖啡因的效果。由於受試者只有五人,因此研究團隊讓每個受試者都接受各組不同條件的測試,使他們可以作為自己的對照組。 結果發現,咖啡因的效果大約等於置身於明亮的燈光下的一半強度。研究團隊同時也發現,以人體細胞株來接觸咖啡因,也可以造成生物時鐘延長的效果。 不過,既然咖啡因可以調整生物時鐘,這也意味著在長途旅行後,若能抓對時機喝咖啡,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地調整時差。所以,對於那些喝咖啡會失眠的人來說,或許只有長途飛行後才能在晚餐後「來一杯」吧。  參考文獻:  Gretchen Vogel. 2015/9/16. Coffee disrupts the body’s internal clock . Scienc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