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forest」標籤的文章

氣候變遷時期的森林管理

  歐洲赤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種樹不比種花。種花可以「一日看三回」,可以每天幫它澆水、施肥,種樹,尤其是造林,施肥或許還辦得到,澆水就比較為難了。 所以,種樹造林一定要慎選地點與樹種,免得一番功夫全部白費。 但是,在氣候變遷正在發生的此時此刻,過去的經驗可能完全派不上用場。還好,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可以用先進的科技收集更多的數據。 最近的一個研究,就是使用了所謂的航空雷射掃描(ALS,Airborne Laser Scanning)來進行,以10 m x 10 m的方格來掃描,取得數據。 研究團隊選取了位於瑞典北部的Krycklan Catchment,一處總面積68平方公里的人工林地。 除了用航空雷射掃描,他們也在田間進行實地調查,包括樹木測量和土壤樣品分析。他們根據地景位置和植被分布模式,對樹木生長地的土壤進行了分類,這些分類反映了不同的土壤水分條件。 除此之外,他們還收集了如深度水指數(Depth to Water index, DTW)和地形濕度指數(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TWI)等地形指數(Terrain Indices),來模擬土壤水分條件。 這個區域的森林覆蓋率為87%,主要由三種樹種組成:歐洲赤松(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佔63%;挪威雲杉(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佔26%;還有散佈在前兩者之間的白樺 ( Betula pendula ) 和毛白樺 ( Betula pubescens )。 歐洲赤松偏好排水良好的沙質或砂質土壤。它能耐旱且對排水不良的土壤比較敏感;挪威雲杉對潮濕的條件有更好的耐受性,但仍然偏好排水良好的土壤;兩種白樺則比較能夠適應多樣的生長條件,包括潮濕土壤。 總體來說,這些樹種通常更適合於中等到稍潮濕的土壤條件,並且排水狀況良好是它們健康生長的重要條件。極端的潮濕或水淹條件都可能對它們造成壓力,降低生長速率和生產力。 研究團隊在2015與2019年做了兩次調查,結果發現,中等水分條件的區域顯示出最高的林木生產潛力;而當土壤水分增加時,樹木生長明顯的下降。 考慮到這些樹種並不特別耐濕,這樣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不過,從2015到2019,中間當然發生了很多事件,只用這兩個時間點的數據來推論,個人覺得...

氣候變遷,森林(forest)會發生什麼事?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最近COP28剛剛簽完協議。令人欣慰的是,大家終於同意可以慢慢(有點太慢)讓化石燃料退場,但是大家大概也心照不宣:升溫1.5度C是跑不掉了。 我們即將面對一個更熱更無常的地球。 面對這樣的世界,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對我們非常重要的森林,能不能繼續幫助我們?過去有許多研究發現,在森林將死亡的時候,它們不但不能固碳,可能還會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造成氣候的變化更劇烈。這樣的狀況會不會發生呢? 最近有一群科學家探討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特別是在不同水分和能量可用性下樹木的生長敏感性。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660萬個樹木年輪,使用了一種稱為樹木年輪學(dendrochronology)的技術來研究樹木的生長。這項技術涉及分析樹木的年輪,以了解過去的氣候條件和環境因素如何影響樹木的生長。透過大量的數據收集和分析,他們能夠評估不同條件下樹木對環境變化的反應。這種方法使研究團隊能夠準確地追蹤和解釋過去數百年間樹木生長的歷史和趨勢。 研究團隊通過比較不同地區(濕潤和乾燥地區)樹木的年輪厚度,能夠識別出樹木生長對水分變化的敏感性。研究團隊發現,在濕潤地區生長的樹木在乾旱時期的生長受到更大的影響,相比之下,乾燥地區的樹木對乾旱有更好的適應性。這是因為濕潤地區的樹木較少經歷乾旱,因此對此更為敏感。 研究團隊使用了氣候水平衡方程式,用來描述和計算一個特定地區水分狀態。這些方程式考慮了降水、蒸發、植物蒸散和土壤水分等因素,從而提供了對該地區水文週期的整體理解。氣候水平衡方程式通常用於氣象學、水文學和生態學研究。 具體而言,氣候水平衡方程式通常包含以下元素: 降水(Precipitation):這是水分進入系統的主要方式,包括雨水和雪水。 蒸發(Evaporation):水分從地表和水體(如湖泊和河流)蒸發到大氣中。 蒸散(Transpiration):植物從土壤吸收水分並通過葉片釋放到大氣中的過程。 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影響植物可用水量和地下水補給。 氣候水平衡方程式的核心是平衡這些不同的水分流動。例如,PET(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是指在理想條件下(水分供應充足時)植物和土地表面可能失去的水分量。而CWD(Climatic 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