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孟德爾」標籤的文章

孟德爾七大謎題,終於解完了!從基因體學破解豌豆的遺傳密碼

  三個未解的孟德爾突變。圖片取自Campbell Biology 1866年,奧地利修士孟德爾(Gregor Mendel)在修道院中以豌豆為材料,發表了經典的《植物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因子的概念,開啟了現代遺傳學的大門。 他分析的七對性狀,其中有四個的基因變異已經解開,最近更有國際研究團隊,解開了剩下的三個性狀的基因變異! 看文章

如果達爾文(Darwin)讀了孟德爾(Mendel)的論文

  孟德爾。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我們學科學的時候,總是一個一個人的發現學習、一條一條定律的記憶,好像很少去想這些偉大科學家之間,是否有什麼聯繫。 因為因緣巧合聽過王道還老師的 演講 ,知道大名鼎鼎的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與孟德爾(Gregor Mendel)其實是同時代的人,而且孟德爾還把自己的論文寄給達爾文,所以在最近閱讀《物種源始》時,看到達爾文說: 時,忍不住想,如果你有閱讀孟德爾寄給你的《植物雜交的實驗》( "Versuche über Pflanzenhybriden" ("Experiments on Plant Hybridization")),或許你這段就不會這樣寫了...不,可能整篇論文的寫法會大不相同。 我把這個感嘆抒發在網路上,結果引起了一點小小的討論。原來並不是很多人知道,他們倆是同時代的人物。達爾文生於1809年,卒於1882年;孟德爾生於1822年,卒於1884年。孟德爾比達爾文小13歲,但兩個人的確是同時代的人物。 當然,即使是同時代的人物,但發現有早晚,他們兩個到底是什麼時候有了自己的科學大發現呢? 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達爾文的《物種源始》第一版出版於1859年,而孟德爾的《植物雜交的實驗》出版於1866年,所以在達爾文寫《物種源始》時,孟德爾的確還沒有發表他的實驗結果。 但是,達爾文後來有對《物種源始》進行了五次修改。根據我手上的《 物種源始 》(苗德歲譯,貓頭鷹出版)的資料:第二版(1860)、第三(1861)、四(1866)、五(1869)及六(1872)版。也就是說,雖然前幾版趕不上,但如果達爾文有看孟德爾的論文的話,應該趕得上第五版或第六版吧~可惜他沒看。 至於我手上的這個版本的《物種源始》,有別於市面上大部分的中文譯本,它是從第二版翻譯過來的。第二版出版於1860年,而孟德爾在1856-1863年進行他的豌豆實驗,所以達爾文在改這個版本的時候,的確是不可能知道任何遺傳學上的發現。 既然孟德爾曾將自己的論文寄給達爾文,顯然孟德爾是知道達爾文的;但達爾文知不知道孟德爾呢?顯然是不知道的,否則怎麼會不閱讀孟德爾的論文呢?根據《 生命科學大師──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張文亮著,校園書房出版),孟德爾還曾經在對他的朋友的回信中提出對於演化論的看法:「目前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