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鈣離子」標籤的文章

植物如何透過氣味識別危險並保護自己

  鈣離子的傳播。圖片來源: Nat. Comm . 植物不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它們其實在面對危險時,能夠透過空氣中的氣味互相溝通。當一棵植物受到傷害,比如被昆蟲啃咬時,它會釋放出特殊的氣味,科學家稱之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這些氣味就像是求救信號,可以被附近健康的植物察覺。當周圍的植物接收到這些信號後,它們會開始準備防禦,以防自己受到攻擊。 這些特殊的氣味中包括了所謂的綠葉揮發物(GLVs,green leaf volatiles),它們是由六碳化合物組成,包括醇、醛和酯。當植物受到損傷時,像是被昆蟲啃咬,它們會迅速產生這些GLVs。這些GLVs不僅可以警告其他植物,還能誘引那些會捕食傷害植物的昆蟲的天敵前來應援,從而間接保護自己。 最近的研究發現,當植物接觸到這些特定的氣味,比如(Z)-3-己烯醛(Z-3-HAL)和(E)-2-己烯醛(E-2-HAL),它們的細胞會迅速產生反應。這些氣味會引起植物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上升,這是一種信號,會觸發植物開始其防禦反應。 當植物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上升後,它們會開始改變自己的生物化學反應。植物會啟動特定的基因產生蛋白質,來抵抗外來的威脅,比如高溫和氧化壓力。這意味著植物不僅能感知危險,還能積極回應來保護自己。 這些防禦信號不僅限於接收到氣味信號的那一片葉子。研究顯示,這些鈣離子信號可以在植物的不同部位之間傳播,儘管這種傳播似乎是局部的,而不是遍及整個植物。 為了要觀察鈣離子的移動,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方法來使鈣離子(Ca 2+ )在植物細胞中可見。他們使用了一種名為GCaMP3的基因工程鈣離子生物感測器,這是一種結合了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的螢光標記物。當鈣離子濃度在細胞中上升時,GCaMP3會發出光亮,從而使研究團隊能夠透過螢光顯微鏡直接觀察並測量鈣離子的動態變化。 研究團隊觀察到,當阿拉伯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的葉片暴露於(Z)-3-己烯醛(Z-3-HAL)氣味下,在30秒內阿拉伯芥葉尖的細胞質鈣離子濃度([Ca 2+ ] cyt )就會迅速增加。鈣離子信號在接下來的1到2分鐘內,會傳播到葉片的中部和基部。整個過程持續超過15分鐘。Z-3-HAL引起的鈣離子信號傳播速度為每秒0.24至0.30毫米...

捕蠅草(Venus flytrap)如何記住被碰到了?

  (影片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 ) 多年來,捕蠅草( Dionaea muscipula )為何能捕蟲、以及捕蟲時如何區別落在它的葉片中的物體的確是蟲而不是落葉或雨滴,讓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過去的研究知道,物體要在30秒內碰觸捕蠅草的感覺毛兩次,捕蠅草才會迅速地閉合並開始分泌消化液(詳見「 會數數的捕蠅草 」)。 但是,到底是什麼信號幫助它記住它在30秒內被碰了兩次?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是鈣離子。 研究團隊將一個鈣離子感應蛋白轉入捕蠅草。這個鈣離子感應蛋白,在感應到鈣離子時會發出螢光。 要把基因轉入捕蠅草並不容易。研究團隊花了兩年半的功夫,終於發現要在黑暗中養殖捕蠅草,然後才能成功地以農桿菌( Agrobacterium )完成轉殖。 接下來的觀察發現,第一次碰觸時葉片有鈣離子的流入細胞質,而第二次的碰觸使得這個流動的規模變大、濃度提高,接著葉片就迅速閉合了。 與受傷所引起的鈣離子流動相比,捕蠅草因為被碰觸所引發的鈣離子流入,在速度上快了10倍。另外是第一次碰觸後,如果不再碰觸,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就會慢慢降低(鈣離子慢慢流出細胞),等超過30秒時,即使再有第二次刺激,所引發的鈣離子流入也無法造成葉片的閉合了。 捕蠅草的變形葉。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參考文獻: Suda, H., Mano, H., Toyota, M. et al. Calcium dynamics during trap closure visualized in transgenic Venus flytrap. Nat. Plants 6, 1219–1224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0-00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