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來草。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你知道海草減少了很多嗎?因為我們不住在海裡,所以除非我們特別下海去看,很難知道海草到底是增加還是減少。 根據研究發現,自 1880 年以來,全球海草草地一直在減少,所有七個生物區的海草面積都下降,目前估計的淨損失為 5602 平方公里,佔調查面積的 19.1%[1]。海草草地的下降是非線性的,在幾個生物區都觀察到了迅速而破紀錄的損失 [2]。導致海草損失的因素包括水質不佳,沿海發展,破壞性的底部捕魚和人類活動 [3] [4]。海草草地的消失對氣候監管、食物供應和生物多樣性產生重大影響 [5]。 雖然在某些地區,海草草地最近已經穩定或顯示復甦跡象,但整體損失仍大於增長 。最近的研究發現,還有一個原因導致海草減少:海中生物的啃食[6]。 大家聽到可能會覺得:海中的生物本來就會啃食海草,為什麼會成為海草減少的原因呢?照理說,海中的草食動物應該早就與海草之間達成平衡了不是嗎? 雖然聽起來怪罪海中的草食動物好像沒什麼道理,但是研究團隊發現,因為全球暖化,使得海水也變暖,於是原來居住在熱帶海洋中的海龜、海牛等草食動物就紛紛往較高緯度的亞熱帶海洋移動。 這個現象被稱為「熱帶化」(tropicalization)。 但是,亞熱帶區域的海洋雖然也有海草,但是這些海草因為亞熱帶區域日照長度較短、平均的日照強度也較低,所以它們生長的速度並不像熱帶區域的海草那麼快。 當大批來自熱帶海洋的草食動物啃食它們,但它們並沒有辦法快速生長回復原狀,於是海草就漸漸減少了。 研究團隊為了證實他們的想法,他們在緯度23度的區域挑選了多處海洋(包括巴拿馬、貝里斯、美國、墨西哥、開曼群島等),觀察這些區域的泰來草( Thalassia testudinum ,俗稱龜草)。 他們發現,這些區域的泰來草在被啃食後,的確生長的速度比較低緯度的區域的泰來草要慢得多。 要怎麼辦呢?又不可能不讓那些草食動物游過來,畢竟海水的確正在變暖,我們自己在天氣熱的時候都會想鑽進冷氣房了,怎麼能怪那些動物要往較高緯度的地方游過去呢?更不用提氣候變遷是我們的造作。 研究團隊認為,雖然一時之間無法逆轉變暖的氣候,但是如果我們可以降低海洋污染,這樣能透過海水的陽光會比較多,海草們的光合作用就會比較旺盛,也會生長得比較快。 當然,釜底抽薪之計還是應該要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降...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