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玉米黃素環氧化酶(ZEP,zeaxanthin epoxidase)在植物中負責催化從玉米黃素(zeaxanthin)到紫黃素(violaxanthin)的兩步驟轉化反應。玉米黃素先轉化為花藥黃素(antheraxanthin),然後再轉化為紫黃素。兩個步驟都是還原反應,要消耗NAD(P)H。 zeaxanthin + 2 NAD(P)H + 2 H + + 2 O 2 ⇌violaxanthin + 2 NAD(P) + + 2 H 2 O 學過葉黃素循環(xanthophyll cycle)的人可能比較熟悉從紫黃素到玉米黃素的反應,這是植物用來消耗多餘光能的反應,以免植物因為光太強而發生「曬傷」。 有趣的是,最近韓國的研究發現,玉米黃素環氧化酶(以下簡稱ZEP)的突變導致辣椒的果實變成鮮紅色的! 研究團隊在野生型 Yuwolcho 品系的EMS突變群體中,找到了一個突變株EMS204。這個突變株有鮮紅色的果實。透過 HPLC 分析發現,與野生型 Yuwolcho 品種相比,EMS204 果實中的玉米黃素(zeaxanthin)含量較高,而辣椒紅素(capsanthin)和辣椒玉紅素(capsorubin)含量較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在2號染色體上的一個 2.5-Mbp 區域中,玉米黃素環氧化酶(ZEP)基因中存在錯義突變,導致胺基酸序列改變。 這個突變是在 ZEP 基因的第 5 個外顯子中的一個 G 到 A 的錯義突變。這個突變導致了蛋白質單氧酶域中的一個胺基酸,即在第 291 位將纈胺酸(Valine,簡稱 V)改變為異白胺酸(Isoleucine,簡稱 I),即 V291I 突變。 為了證明的確是ZEP突變導致這個性狀,研究團隊還以病毒誘導基因沉默(VIGS,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方式進行了 ZEP 基因沉默實驗,研究人員選擇了辣椒(Capsicum annuum)的 MR 品系來進行 ZEP 基因的沉默分析。MR 品系本身沒有任何已知的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基因突變,但在質體發育基因(PRR2)中有突變。 研究團隊使用了 TRV2-GFP(作為對照組)和 TRV2-ZEP(用於沉默 ZEP 基因)來感染 MR 辣椒。在植物的生長期、花朵或未成熟的果實中,TRV2-...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