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原生於南美洲西部沿岸的高地,據信是由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帶回歐洲的番茄,已經成了許多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成員:不論是番茄醬或含有番茄的料理,它那酸酸甜甜的滋味賦予菜餚特殊的風味。 但是你有所不知的是,野生品系的番茄其實大小與小番茄差不多大,且成熟時外皮也不是紅色的,而是黃色或橙色的。所以草藥師馬第歐尼(Pietro Andrea Mattioli,1501-1577),在1544年寫《金蘋果》(Mala Aurea)這本書時,以「剛長出來時為青綠,成熟後則轉變成黃金般的顏色」來描述番茄的型態。 由於發源於高地,因此番茄並不怎麼耐熱。如果白天高於攝氏32度、夜間高於攝氏24度,番茄的花就會無法發育、果實也會無法成熟。當然,人類是不會因為這樣就罷休的,所以在二十世紀時,許多育種學家就培育出了「熱帶番茄」--也就是耐高溫的番茄品系。這些番茄在溫度高於攝氏32度時仍然可以開花結果,產量也不受影響。 過去的育種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培育出了優良品系,卻不知道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讓它成了「好種」。最近在中國的研究,便利用了一個相當受歡迎的品系「Moneymaker」(這名字真的是非常直接)與野生櫻桃番茄( S.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 ,簡稱CC)來進行「定量數位基因座」(QTL)的分析,希望能找到重要的基因。 野生櫻桃番茄在高溫條件下確實表現出對溫度的敏感性。在夏季生長周期(高溫條件,日平均溫度為32.2°C,最高溫度達38.7°C)中,與春季生長周期(正常溫度條件,日平均溫度為23.2°C,最高溫度為26.2°C)相比,野生櫻桃番茄的果實重量下降,而花序分枝顯著增加。相對野生櫻桃番茄,「Moneymaker」品系則沒有顯著變化。這意味著野生櫻桃番茄對高溫的反應更為敏感,尤其是在花序分枝和果實發育方面更為明顯。 選擇「Moneymaker」這一品系的番茄進行研究的理由是,「Moneymaker」作為一個已廣泛種植且具有代表性的番茄品系,其遺傳背景清晰,是研究番茄果實大小與花序架構對溫度變化反應的理想材料。 研究團隊將「Moneymaker」與野生櫻桃番茄雜交後的子代在高溫(HT)條件下種植,來尋找調控番茄多重花序分枝數量性狀基因座。他們在北京的溫室中進行了...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