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圖片來源: Wiki 你喜歡在台灣便當店常見的「三色蔬菜」嗎?「三色蔬菜」裡面黃的是玉米、橘色的是胡蘿蔔、綠色的是豌豆。玉米之前已經介紹過了,我們今天就要來介紹豌豆。豌豆是豆科豌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莖葉、嫩莢及種子都可以吃。在台灣豌豆被分為嫩莢用(莢豌豆)、嫩豆用(熟豆、美國豆)、葉用(豌豆苗、豌豆尖)、甜豆用(甜豌豆、脆豌豆)及豆芽用(豌豆芽、豌豆嬰)等。全世界豌豆最大的生產國為中國,約佔全世界的六成;在台灣因為豌豆喜愛冷涼、乾燥的氣候,多在秋冬種植於中部地區;尤其是彰化地區,產量占全國的九成喔。因豌豆為荷蘭人傳入臺灣,也被稱為「荷蘭豆」、「胡豆」、「番仔豆」等。 豌豆原產於西南亞與地中海區域,野生種目前在兩地都還找得到;在當地野生豌豆的分佈區大致上與大麥、小麥、小扁豆以及亞麻重疊。目前認定豌豆大約在公元前10,250-9,550年前馴化,與大麥、小麥、小扁豆同時;一開始是為了食用成熟種子。成熟的種子可以曬乾儲存,除了可直接加入菜餚中以外,還可以磨粉製餅。豌豆在被人類馴化後產生幾個變化:種莢在種子成熟後不會裂開;種子變大了一倍;種皮變薄、變光滑了。馴化後它便與大麥、小麥、小扁豆一同向賽浦路斯、愛琴海與巴爾幹半島傳播,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到中歐,公元前2,000年前後傳播到恆河流域。中國自漢朝起就有栽培紀錄,而台灣相傳為荷蘭人引進。 以前的歐洲食用豌豆的方法是煮濃湯,煮到看不見豌豆。在當時,豌豆與小扁豆都被認為是「窮人的食物」,不適合端上貴族與富人的餐桌。等到連著豆莢都可以吃的豌豆(雪豆)在十六、十七世紀時出現時,竟然搖身一變,上了「太陽王」路易十四世餐桌喔!相對來說,蠶豆與小扁豆好像就沒有這麼好運了。至於豆莢肥厚的甜豆則要更晚才出現。 至於三色蔬菜,據說是由冷凍技術的發明人柏茲埃在1930年代發明的;雖然蛋白質(豌豆)、澱粉(玉米)與維生素(胡蘿蔔)都有了,但冷凍後的三色蔬菜口感並不好,尤其是豌豆冷凍再解凍以後常常變得軟軟爛爛的,以致於有網路言論認為「冷凍三色蔬菜真的可以毀掉這世上所有的美食」!不過喜歡的人也不少,其實如果不是冷凍的,口味還不錯不是嗎? 大家應該都聽過傑克與魔豆的故事吧,傑克用一頭母牛換了一把豆子,第二天這些豆子就長到天上去了!到底裡面的魔豆是什麼豆科植物呢?根據英國的人類學家與葡萄牙民俗學者的研究發現,這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