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TaVRN2」標籤的文章

TaVRN1和TaVRN2基因如何塑造冬小麥的生長週期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發源於肥沃月彎的小麥(wheat)是禾本科小麥屬的一年生草本,也是世界三大穀物之一。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是麵包小麥,是由一粒麥( T. urartu )、節節麥( Aegilops tauschii )與 Aegilops speltoides 三種植物形成的異源六倍體。 麵包小麥經過長期的育種,有許多不同的品系。其中可以依據種植的季節可以分為冬小麥(winter wheat)與春小麥(spring wheat)。 冬小麥通常在秋季播種,具體時間根據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而有所不同。在溫帶地區,如中國北方平原、歐洲、北美的大部分地區,冬小麥通常在秋天,大約在9月到11月之間播種。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小麥在冬季來臨之前發芽並長出幼苗,然後在冬季低溫下進入休眠狀態,並在隔年春天恢復生長,進行開花和結實。 播種的確切時間需要根據當地的首次霜凍日期來確定,目的是讓作物有足夠的成長期在冬季來臨之前建立強壯的根系。過早播種可能導致植物在冬季前過度生長,從而增加對病蟲害的敏感性和冬季寒冷天氣的風險。相反,過晚播種則可能導致植物未能在冬季前建立足夠的生長,進而影響次年的產量。 總而言之,冬小麥需要低溫,讓它進入休眠;到了隔年春天就可以開始生長、開花與結實。如果沒有低溫的刺激,冬小麥就無法迅速進入開花階段。 但是,是什麼讓冬小麥進入休眠、恢復生長的? 最近中國的研究團隊發現,兩個小麥的基因, TaVRN1 和 TaVRN2 ,與這個過程有很大的關連。 研究團隊發現,在受精後的早期胚胎階段, TaVRN1 仍然表現活躍,但隨著胚胎發育, TaVRN1 的表達逐漸減弱,到了小麥胚胎發育的中期階段(授粉後第七天), TaVRN1 的表達會被抑制。在冷處理前,小麥的 TaVRN1 基因在幼苗葉片中幾乎不表現,但在經過六週低溫處理後,該基因在葉片中逐漸被活化。在低溫處理期間, TaVRN1 基因在年輕葉片中表現量逐漸上升,並在回到溫暖環境後在葉片中持續表現。此外,研究顯示, TaVRN1 基因在小麥的不同組織和器官中,例如花藥、子房和發育中的穀粒中,也表現出高度的活性。這些發現顯示了 TaVRN1 在小麥適應冬季條件和準備春季開花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研究團隊觀察到在種子發芽時,光照能重新活化 TaVRN2 基因的表現。這一發現顯示, 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