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維管束植物」標籤的文章

從邱園報告看維管束植物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種維管束植物呢?邱園(the Royal Botanical Gardens, Kew)科學家們在比對許多網站、搜尋大量文獻後,終於在2016年釋出了第一份植物調查報告。 根據這份報告,世界上有三十九萬零九百種維管束植物,其中種子植物佔了百分之九十四。雖然看起來好像不少,但是有21%的植物面臨絕種的威脅,失去棲地(包括紅樹林、森林)、病蟲害、入侵植物都是影響植物生存的重要原因。 這麼多的維管束植物,人類只用了不到十分之一;在這十分之一裡面,有將近六成是藥用、接近兩成當作食物的、三成六作為材料。 這些植物裡面,有多少是有毒的呢?其實只有百分之八,還不到一成。不過,有些本來有毒的植物,在人類的農業行為中,找到了去除毒性的方法、或是培育出不含毒素的品種;但它們的野生兄弟們還是有毒的喔!例如馬鈴薯、苦杏仁就是很好的例子。 隨著近年生物科技的發展,植物的分類已經由過去以型態(尤其是花的型態)為主的分類系統,開始朝著分子分類學的方向發展。為了分類,科學家們會看兩個位於葉綠體的基因體上的基因。利用這些基因進行分類,可以幫助分類學家們弄清楚哪些植物其實在分類上是兄弟姊妹、而哪些可能只是遠房親戚。 除了失去棲地、病蟲害、入侵植物以外,有超過十分之一的植物生長區域很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由於植物要傳播幾乎都要藉助其他的生物或水力、風力等,使得植物們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特別脆弱。 有特別脆弱的植物,有沒有特別強悍的植物呢?能被歸類在強悍的植物,大概就是入侵植物吧!在這份報告裡提到,全世界總共有4,979種入侵植物,包括了我們很熟悉的小花蔓澤蘭( Mikania micrantha )。如果把這些入侵植物以科來統計,最強悍的科應該是菊科,第二名是禾本科,第三名是豆科。每年全世界總共要消耗5%的GDP來處理入侵植物所所產生的問題呢!筆者覺得,邱園的這個入侵植物清單,世界各國政府真的要好好收藏,以後每次打算引進某些植物時,都要核對一下喔。 邱園的科學家們說,未來這個報告會每年更新一次,希望可以讓這個報告越來越完整。對於全世界的植物愛好者來說,這真的是個好消息呢! (本文改編後刊載於 2016/7/23國語日報科學版 ) 圖片來源: 國語日報科學版

世界維管束植物大盤點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種植物呢?在 科學家們 比對許多網站、搜尋大量文獻,刪除掉不同名但實為同種的植物後,邱園(the Royal Botanical Gardens, Kew)終於在今年釋出了第一份世界(維管束)植物調查報告。 根據這份報告,世界上有390,900種維管束植物,其中種子植物有369,000種,佔94.4%。這麼多的維管束植物,有多少種為人類所用了呢?根據文獻的紀錄,人類只用了31,128種,還不到十分之一(7.96%);其中最大宗,不意外就是藥用(17,810種,57.1%)。當作食物的植物則有5,538種(17.8%),而作為材料的則有11,365種(36.5%)。雖然我們常聽到「有毒植物」這個詞,但在這麼多為人類所用的植物裡面,只有2,503種是作為毒藥/毒素,還不到一成(8.04%)。 在2015年,全世界總共發現2,034種新植物。包括九十種海棠屬、十八種蕃薯屬(包括了蕃薯 Ipomoea batatas 的近親)、五種洋蔥屬以及一種 在臉書上發現的肉食植物 。中國、澳洲與巴西是過去十年提出最多新種的國家,中國提出了1,537種,澳洲提出了1,648種,而巴西則提出了2,200種。 為什麼會有不同名但實為同種的狀況呢?那是因為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被不同的人發現的關係。由於命名是根據生物的特徵,所以同一個植物會有不同的名字。這些分類上的同義詞(synonym),由於描述了生物的特徵,因此也會被保留下來;根據邱園的資料,平均每個植物有2.7個同義詞。 隨著近年生物科技的發展,植物的分類由過去以型態(尤其是花的型態)為主的分類系統,開始朝著分子分類學的方向發展。為了分類,目前已經有三分之一弱的維管束植物有部分的基因被定序(106,700種,28.92%);主要定序的基因在rbcL與/或matK上。這兩個基因都是葉綠體的基因,因為在不同的植物間高度保留而被用做分類上的依據。整個基因體完整的被解讀出來的植物,只有一百三十九種,還不到0.1%,而且大部分是農作物。由於氣候變遷造成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都受到影響,近年來各國的研究團隊紛紛在找尋農作物的野生種,並將之與現在的栽培種進行雜交,以培育出更能抗蟲、抗旱等特質的新品種,因此目前更重要的工作,應該是將農作物的野生種定序出來呢! 雖然看起來好像不少,但是有21%的植物面臨絕種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