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SUMO蛋白的結構。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植物是「光合自營生物」(photoautotroph),也就是說,它們要靠著進行光合作用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但是植物又不會動(至少不能像動物一樣任意遷居),所以對光線的敏感度就非常高。 植物用來感應光的光受器(photoreceptor)可以分為幾大類:負責感應紅光的光敏素(phytochrome)、負責感應藍光的隱花色素(cryptochrome)與向光素(phototropin)與負責感應UVB的光受器。其中以光敏素最為重要。 光敏素的研究始於十九世紀末,到現在,以阿拉伯芥為例,就有五個光敏素:A、B、C、D、E。其中光敏素A與B稱為主要光敏素,C、D、E則是次要光敏素。光敏素B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更是重要,舉凡植物在一般狀況下所進行的「光型態發生」(photomorphogenesis),無不與光敏素B有關。 多年的研究已經發現,光敏素是個絲胺酸蛋白質激酶(serine protein kinase),在受到光照後其第599個胺基酸(絲胺酸)會磷酸化(phosphorylation),進而開始與其他蛋白質發生互動,啟動一連傳的光訊息傳導路徑。 最近這幾年的研究發現,光敏素除了會被磷酸化,還會被SUMO化(SUMOylation)。所謂的SUMO化就是與SUMO進行連結,而SUMO是「小分子類泛素修飾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的簡稱。被SUMO化的蛋白質會導致它與不同的蛋白質發生互動。 研究發現,紅光或白光照射,會使光敏素B的第996個胺基酸--離胺酸--會被SUMO化。SUMO化的離胺酸996(K996)會轉變為Pfr構形(活化態)並出現在細胞核中。研究發現,當他們把這個離胺酸改變成精胺酸(arginine)時(稱為K996R突變),就不能被SUMO化。帶有K996R突變的光敏素B,其植株胚軸變短,子葉變大;而且與「光敏素互動蛋白」之一的PIF5的親和力提高,造成光敏素B的累積量變少。與PIF5的互動這部分的結果似乎與前面的發現有點矛盾,未來應該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釐清。 SUMO化的光敏素B可以被SUMO蛋白酶(SUMO protease)給去SUMO化,在阿拉伯芥中已經發現負責去SUMO化光敏素B的蛋白質是 OTS1 (overly tolerant to salt...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