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SUMO化」標籤的文章

光敏素B的SUMO化與功能的關係

  人類SUMO蛋白的結構。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植物是「光合自營生物」(photoautotroph),也就是說,它們要靠著進行光合作用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但是植物又不會動(至少不能像動物一樣任意遷居),所以對光線的敏感度就非常高。 植物用來感應光的光受器(photoreceptor)可以分為幾大類:負責感應紅光的光敏素(phytochrome)、負責感應藍光的隱花色素(cryptochrome)與向光素(phototropin)與負責感應UVB的光受器。其中以光敏素最為重要。 光敏素的研究始於十九世紀末,到現在,以阿拉伯芥為例,就有五個光敏素:A、B、C、D、E。其中光敏素A與B稱為主要光敏素,C、D、E則是次要光敏素。光敏素B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更是重要,舉凡植物在一般狀況下所進行的「光型態發生」(photomorphogenesis),無不與光敏素B有關。 多年的研究已經發現,光敏素是個絲胺酸蛋白質激酶(serine protein kinase),在受到光照後其第599個胺基酸(絲胺酸)會磷酸化(phosphorylation),進而開始與其他蛋白質發生互動,啟動一連傳的光訊息傳導路徑。 最近這幾年的研究發現,光敏素除了會被磷酸化,還會被SUMO化(SUMOylation)。所謂的SUMO化就是與SUMO進行連結,而SUMO是「小分子類泛素修飾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的簡稱。被SUMO化的蛋白質會導致它與不同的蛋白質發生互動。 研究發現,紅光或白光照射,會使光敏素B的第996個胺基酸--離胺酸--會被SUMO化。SUMO化的離胺酸996(K996)會轉變為Pfr構形(活化態)並出現在細胞核中。研究發現,當他們把這個離胺酸改變成精胺酸(arginine)時(稱為K996R突變),就不能被SUMO化。帶有K996R突變的光敏素B,其植株胚軸變短,子葉變大;而且與「光敏素互動蛋白」之一的PIF5的親和力提高,造成光敏素B的累積量變少。與PIF5的互動這部分的結果似乎與前面的發現有點矛盾,未來應該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釐清。 SUMO化的光敏素B可以被SUMO蛋白酶(SUMO protease)給去SUMO化,在阿拉伯芥中已經發現負責去SUMO化光敏素B的蛋白質是 OTS1 (overly tolerant to salt...

植物抗鋁(Aluminum)的機制

  鋁。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 屬於硼族元素的鋁(Aluminium),化學符號是Al,原子序數是13。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鋁是較軟且易延展的銀白色金屬,也是地殼中第三大豐度的元素(僅次於氧和矽),也是豐度最大的金屬,在地球的固體表面中占約8%的質量。儘管鋁在環境中廣泛存在,但沒有一種已知生命形式需要鋁元素。雖然鋁在pH值中性土壤中難溶並且對植物一般是無害的,但它在酸性土壤中是減緩植物生長的首要因素。在酸性土壤中,Al 3+ 陽離子濃度會升高,並影響植物的根部生長和功能。 由於鋁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居金屬首位(占地殼總量的8.3 %),而酸性土壤又佔世界耕地的30%,所以鋁污染便成為不可等閒視之的一種現象。最近中國的研究發現,阿拉伯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耐鋁的機制與SUMO蛋白( S mall U biquitin-like Mo difier,小分子類泛素蛋白,當它連結在特定蛋白質上面時,可使該蛋白質被分解)有關。 研究團隊發現一個抗鋁的突變株 esd4 。深入研究這個突變株發現,原來ESD4蛋白是一個去SUMO酵素,它會維持一個稱為STOP1的蛋白質在沒有SUMO化的狀態。沒有SUMO化的STOP1就不會讓AtALMT1的表現量上升,於是植物對鋁就呈現敏感的狀態。 當ESD4不存在的時候(即突變株 esd4 ),由於沒有蛋白質去維持STOP1去SUMO化,SUMO化的STOP1便會與AtALMT1運輸蛋白的啟動子結合,使AtALMT1的表現量上升;接著AtALMT1便會藉由排出蘋果酸(malate)來使植物耐鋁的能力上升。除了AtALMT1,STOP1還會調節其他的抗鋁蛋白表現量上升。 參考文獻: Qiu Fang et. al., 2020. Regulation of Aluminum Resistance in Arabidopsis Involves the SUMOylation of the Zinc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 STOP1. The Plant Cell. DOI: https://doi.org/10.1105/tpc.20.00687 PNAS June 20, 2006 103 (25) 9738-9743; https://doi.org/10.1073/pn...

抓到壞死性真菌的痛腳

跟人一樣,感染植物的病原也有百百種。植物為了抵禦這些病原,當然也要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對策。感染植物的真菌通常分為兩大類:壞死性(necrotrophic )與生物營養性(biotrophic)。近年有些科學家主張還有第三種「半生物營養性」(hemibiotrophic)真菌,不過還沒有被廣泛地接受。 感染灰黴病菌( Botrytis cinerea )的草莓。 圖片來源: Wiki 這兩種真菌病原有什麼差別呢?它們的差別可大了!因為壞死性真菌要吸取死掉的植物細胞的養分,所以在感染植物後,會很快地造成植物的細胞壞死;而生物營養性真菌需要植物的細胞繼續活著,才能讓它們持續獲取養分,所以就不會那麼快殺死植物的細胞。所以從植物抵禦的角度看來,這兩種病原不可能用同一套方法來對付:例如經由水楊酸(salicylic acid)啟動的細胞程序性死亡(PCD,programmed cell death)用來對付生物營養性的病原(如導致白粉病的布氏白粉菌 Blumeria graminis )很有效,但用來對付灰黴病菌( Botrytis cinerea )就會適得其反。 最近西班牙的農業基因組學研究中心(CRAG,Centre for Research in Agricultural Genomics)在發展研究植物SUMO化(SUMOylation)機制的方法時,發現SUMO化對於植物抵禦壞死性真菌入侵有重要的角色。 什麼是SUMO化呢?SUMO化就是將蛋白質與SUMO進行連結,在動植物裡面都可以找到這個機制;而SUMO是小分子類泛素修飾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的簡稱。雖然它與泛素(ubiquitin)都是經過酵素的作用加到蛋白質上面,但與泛素化(ubiquitination)不同的是,被SUMO化的蛋白質只會導致它與不同的蛋白質發生互動;而泛素化除了可以改變互動成員外,最有名的效應應該就是導致被它修飾的蛋白質被分解。除此之外,SUMO蛋白還比泛素多了二十幾個胺基酸。 蛋白質要被SUMO化必需要經過三個酵素。簡而言之,第一個酵素(E1)將SUMO腺苷化(adenylation)並讓它與第二個酵素(E2)發生連結,然後第二個酵素與第三個酵素(E3)再將SUMO連結到需要被SUMO化的蛋白質上。可能是因為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