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杜蘭小麥」標籤的文章

取經野生種:尋找耐天災、抗病蟲新品系的好方法?!

  杜蘭小麥。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 氣候變遷造成洪水、乾旱、熱浪等天災出現得更頻繁,也會刺激造成病蟲害病菌與害蟲的繁殖。這些對於糧食生產都會造成重大影響,因為現在種植的作物品系,都是過去培育出來的,而過去並沒有這麼多的天災,病蟲害或許也不那麼劇烈。因此,培育可以耐洪水、乾旱、熱浪、病蟲害等的新品系,就成為當務之急。 但是,過去的這些作物品系,都是從數千年前乃至一萬年前的某一或某些品系雜交培育出來的,如果繼續以它們為父母本,真的能夠培育出具有這些特性的新品系嗎? 這讓科學家們將眼光轉向這些作物的野生種。這些作物的野生種們原本都是野草,目前有許多仍存在於野外。在沒有人呵護它們的狀況下,這些野草們繼續過著自立自強的生活,是否在這長久的歲月中,又取得了什麼特殊能力呢?或者說,在野草們被人類選擇並育種成為作物的過程中,會不會有些耐天災、抗病蟲的基因也無意識地被選掉了呢?畢竟育種通常只會著眼於少數的性狀,其他沒有著眼的性狀(如耐天災、抗病蟲),就算被篩選掉了也不知道。 因為想要知道從野生種取經是否可行,一個國際的研究團隊選取了杜蘭小麥( Triticum durum )的野生種與栽培種進行比對。為什麼選取杜蘭小麥,是因為這種小麥是製作義大利麵的原料。杜蘭小麥蛋白質含量超過13%,為所有小麥品系中最高筋的,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也最高。 研究團隊比較了60個不同品系的杜蘭小麥。第一組的20個是來自九個不同國家(包含了澳洲、美洲、歐洲與非洲)的杜蘭小麥品系,第二組的20個則是由國際乾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ICARDA)開發出來的新品系,第三組的20個則是將杜蘭小麥與野生種雜交後取得的品系。 比較的結果發現,第三組有三分之一的品系可對抗小麥葉枯菌( Zymoseptoria tritici ,引起麥類葉斑病),但是無法抵抗由 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引起的黃斑病。 而在抗旱與耐熱上,第三組在乾旱的狀況下果實顯著地較其他兩組大,在高溫時的產量比其他兩組要高了42%。而在缺氮的狀況下,第三組表現得也比另外兩組要好得多。 聽起來第三組好像很棒是不是?但是當研究團隊試著用這三組的杜蘭小麥來製作義大利麵時,第三組卻是最不適合製作的。真漏氣。 當然,這個研究只是開始而已,畢竟育種是長期的努力,未來育種專家們應該可以從第三組的杜蘭小麥品系、或從其他與野生種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