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蘋果」標籤的文章

從中亞走來的蘋果:揭開蘋果馴化與抗病祕密的基因地圖

  歐洲野蘋果。By H. Zell - Own work, CC BY-SA 3.0,  隨著全球化的腳步推進,現在蘋果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水果之一了。雖然還是有人嫌它貴,但是超市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一顆10-25元的蘋果,比對我小時候一顆要百元,10-25元真的不能算貴。 最近,科學家把蘋果屬的植物進行了定需分析,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喔! 看文章

【農業資訊】蘋果

  臺灣歷年蘋果產量。資料來源:農業部 我不知道臺灣人是不是都愛吃蘋果,但是每次去超市都會看到一堆不同品系的蘋果是不爭的事實。 小時候跟家人去梨山,知道梨山有種梨子也有種蘋果。但是最近這些年超市裡都看不到國產蘋果了。 看文章

如何培育出更甜的蘋果(apple)?

  金冠蘋果。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據說蘋果之所以讓人覺得爽口,是因為蘋果含有高量的果糖的緣故。 最近有研究發現,經由改變蘋果的基因,可以提升蘋果的果糖含量喔! 看文章

一天一蘋果,醫師遠離我?

  蘋果的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聽過「一天一蘋果,醫師遠離我」這句話沒有? 想過這是不是真的嗎? 還真有人做了研究喔! 看文章

蘋果可以抑制馬鈴薯發芽?!

  圖片作者:ChatGPT 蘋果可以抑制馬鈴薯發芽嗎? 是怎麼辦到的? 實用性有多少? 看文章

如何讓蘋果樹(apple tree)更耐旱?

  蘋果的花。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起源於亞洲中部,特別是哈薩克斯坦一帶的蘋果( Malus domestica ),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也是全世界消費量最大的水果之一,無論是生食還是作為烹飪的原料,都深受人們喜愛。全世界有超過7500種蘋果品種。這些品種在大小、顏色、口感和營養成分上各不相同。在台灣,最受歡迎的應該首推富士(Fuji)。在許多文化中,蘋果都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在希臘神話中,它象徵愛情和美麗;在基督教傳統中,它經常與智慧和誘惑相關聯。 蘋果樹喜歡溫和的氣候,需要足夠的冷卻時間來開花和結果。它們通常在春季開花,並在晚夏到秋季收穫。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和土壤鹽化,蘋果樹面臨著生長環境惡化的挑戰。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增強蘋果樹對這些環境壓力的抵抗力的方法。最近的一篇研究中,科學家們聚焦於兩種特殊的蛋白質——MdNup62和MdHSFA1d。 MdNup62是核孔複合體(NPC)的一部分,負責控制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運輸,對植物的非生物壓力反應調控起著重要作用。MdNup62的表達在鹽分和滲透壓力(使用甘露醇模擬)下顯著增加。研究團隊發現,當MdNup62蛋白質在阿拉伯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番茄中過度表達時,這些植物的鹽分和乾旱耐受性會降低,造成根的長度縮短,鮮重也降低了。這意味著MdNup62在自然情況下可能對蘋果樹的生長有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MdHSFA1d是一種熱休克因子(HSF),其表達也在鹽分和滲透壓力條件下顯著上調。當MdHSFA1d在阿拉伯芥中過度表達時,這些植物的根長得比較長,鮮重也增加了,顯示它們對鹽分和乾旱的耐受性提高了。這顯示MdHSFA1d可能是增強蘋果樹對這些環境壓力抵抗力的一個關鍵因素。 這項研究對於改良蘋果樹品種,增強其對惡劣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基因工程,我們可以藉著調節這些蛋白質的活性,從而培育出更耐鹽分和乾旱的蘋果樹。這對於保障全球蘋果供應,特別是在面臨氣候變化和土壤退化挑戰的地區,將是一大步。 參考文獻: Guo, R., Zhang, X., Li, M. et al. MdNup62 involved in salt and osmotic stress tolerance in apple. Sci Rep 13, 20198 (2023...

邁向選育完美蘋果之路

  新疆野蘋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因為容易儲存、味美多汁,蘋果是非常受歡迎的水果之一。在美國,每年吃掉的水果有四分之一是蘋果。從早期的五爪(Golden Delicious)到現在的富士(Fuji)與加拉(Gala),蘋果一直都是許多人的心頭好。 但是,要選育出好吃又營養的蘋果並不容易。一般而言,從種子種下去到開花結果至少要七年;而到真正選育出純品系,則需要十幾二十年的功夫。更不用提整個選育過程需要廣大的土地來種植這些未知品系了。 最近俄亥俄州立大學將124種(包括五爪、富士、加拉等受歡迎的品系)蘋果的基因標記與數百個蘋果生產的化合物以及特性輸入,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可讓育種者在蘋果還是小苗的時候,就能夠使用「分子育種」技術--透過分析基因標記--得知哪一株小苗能產出又美味又營養的蘋果。 參考文獻: Emma A. Bilbrey, Kathryn Williamson, Emmanuel Hatzakis, Diane Doud Miller, Jonathan Fresnedo‐Ramírez, Jessica L. Cooperstone. Integrating genomics and multi‐platform metabolomics enables metabolite QTL detection in breeding‐relevant apple germplasm. New Phytologist, 2021; DOI: 10.1111/nph.17693

拯救即將消失的蘋果品系(apple variaties)

蘋果(新疆野蘋果)。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在美國,一個名為「Lost Apple Project」的非營利組織,已經花了許多年來拯救一些即將消失的蘋果品系。 每年秋天,他們花費無數的時間用卡車、越野車和徒步在美國靠太平洋西北部數百英哩的地區,尋找古老(往往是垂死的)蘋果樹。 他們從舊果園裡收集了數百個蘋果,使用舊地圖、縣集市記錄、剪報和苗圃銷售分類帳找到這些蘋果的紀錄。從這些記錄裡,他們瞭解到究竟哪個農場主買了這些蘋果樹以及何時購買。  通過將這些記錄中的名稱與屬性圖進行匹配,他們查明果園可能在哪裡–並且他們經常發現一些果樹仍在那兒生長。找到以後他們便使用GPS仔細記錄了每棵樹的位置,並用塑膠帶給樹貼上標籤,然後將蘋果裝在拉鍊袋中,然後將其運送給俄勒岡州的專家進行識別。每年冬天,他們會再回到這些果樹生長的地方進行剪枝,將剪下的枝條帶回去插枝以保存該品系。 今年是收穫豐碩的一年,他們找到了十個即將消失的蘋果品系。美國一度曾有一萬七千個品系的蘋果,但現在止剩下四千五百個品系。很多蘋果品系是由當年到西部拓荒的農場場主隨手種下,希望來年能為他們帶來果實。但當農場經營不善、或當年氣候不佳導致農場無法經營下去時,這些農場的場主們被迫離開他們辛勤經營的果園,而這些果樹也就隨之被遺忘了。 筆者忍不住想到在十八到十九世紀走遍美國的約翰‧查普曼(John Chapman,1774-1845)。查普曼從三十歲開始在美國各地旅行,並以提供當地居民蘋果種子的方式來大力倡導種植蘋果。因此,他得到一個綽號:強尼‧蘋果籽(Johnny Appleseed)。不知道這些即將消失的蘋果品系中,是否有些是由他帶來的? 參考文獻: GILLIAN FLACCUS. 10 pioneer-era apple types thought extinct found in US West .

蘋果(Malus domestica)的基因密碼

新疆野蘋果的果實。圖片來源: Wiki 你喜歡吃蘋果嗎?你常吃蘋果嗎?現在在台灣的超級市場、水果攤,最常見的水果之一就是蘋果了。常見的品系包括富士、加拉、五爪、翠玉、金冠等。但一開始在台灣,蘋果並非如此常見。那時候的蘋果幾乎都是進口,在一支冰棒只要五毛錢的時代,一顆五爪蘋果要100元喔。  由於冷藏與儲存技術的進步,蘋果在台灣已由一顆價值四斤米成為不分貧富都享受得起的水果了。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的資料,2014年全世界生產8,463萬噸蘋果,僅次於番茄、香蕉與西瓜;如果不計入番茄,蘋果是世界第三大水果。 蘋果( Malus domestica )的祖先是中亞的新疆野蘋果( Malus sieversii ),全球約有35種不同蘋果屬植物,其中只有三種人類可食:蘋果、 M. sylvestris 、新疆野蘋果。在中亞發源的蘋果,隨著採食的動物向東到中國,發展成綿蘋果等;向西發展為現在的富士、加拉、五爪等洋蘋果。洋蘋果是目前蘋果屬中最廣被栽培的種類,全世界大約有7,500不同品系的洋蘋果(以下簡稱蘋果)。 由於蘋果是這麼重要的水果,它的基因體當然非了解不可囉!經由許多不同國家的研究者同心協力,蘋果的基因體已於2010年定序完成。但是蘋果有這麼多不同品系,到底是挑選什麼品系來定序呢? 研究團隊在眾多品系中挑選了金冠(黃元帥,Golden Declicious)。金冠這品系雖然在台灣也有販售,但是受歡迎的程度遠不如富士(FUJI);讀者們一定會覺得怎麼不挑選富士呢? 挑選金冠主要是因為金冠是加拉(Gala)蘋果的親本之一,也是超過20種不同品系蘋果的親本。另外,雖然台灣的蘋果市場由富士獨霸江湖,但在美國富士不過是老三、加拉才是老大。因此,當然要挑選金冠囉。(加拉在台灣也很受歡迎,有另一個商品名為「小富士」。) 定序的結果發現,跟其他作物一樣的,在蘋果總共七億四千二百三十萬鹼基對(742.3 Mb)的基因體中,有67%是由重複序列(repetitive elements)組成;這個比例與茶樹相當、比菠菜低。在這些重複的序列裡,蘋果的去氧核糖核酸轉位子(DNA transposon)是目前所知比例最低的。 雖然學界認為蘋果的祖先應是新疆野蘋果,由於 M. sylvestris 與蘋果之間也頗相似,因此研究團隊也趁此機會一併分析了12個蘋...

【原來作物有故事】蘋果 創造激勵人心的傳說

新疆野蘋果的果實。圖片來源: Wiki 筆者小時候每次去校外教學,媽媽除了給我們帶壽司、一些點心之外,還有一顆蘋果。當時的蘋果絕大部分是進口的很貴;所以只有重要場合才會買。沒想到有一次姐姐咬了一口蘋果,覺得不好吃扔了,媽媽知道了以後,從此遠足就沒有蘋果了。所以一開始對蘋果的記憶就是:這是一種很貴的水果。 曾幾何時,現在在台灣的超級市場、水果攤,絕對不會少的水果就是蘋果。在台灣最常見的蘋果有富士、加拉、五爪、翠玉、金冠等。隨著冷藏與儲存技術的進步,蘋果早已成了全球性的水果了!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的資料, 2014 年全世界生產 8,463 萬噸蘋果,僅次於番茄、香蕉與西瓜。蘋果的祖先是中亞的新疆野蘋果,全球約有 35 種不同蘋果屬植物,其中只有三種人類可食。在中亞發源的蘋果,隨著採食的動物向東到中國開枝散葉,發展成綿蘋果、花红、楸子、海棠花、西府海棠和垂絲海棠;向西發展為現在的富士、加拉、五爪等洋蘋果。台灣栽培蘋果,最早在 1958 年由榮民在福壽山農場試種,幾年以後獲得成功,逐漸推廣到梨山、佳陽、武陵農場等地。 在我們開懷大嚼香甜可口又清脆的洋蘋果時,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大部分的野生蘋果樹結的果實淡而帶點苦味。或許是因為如此,古代歐洲人認為生鮮蘋果有毒,醫生也不建議生吃蘋果;即使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還是相信生吃蘋果會引發胃炎、胃酸過多等疾病。當時蘋果主要用來烹調、釀酒以及護膚、護髮、治療關節痛。蘋果酒曾是歐洲、美國鄉間重要的飲料,平均每人每日要喝掉 0.68 公升的蘋果酒。連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在他 1776 年的南海之行中,也特別攜帶蘋果酒,以預防船員受到壞血病侵襲。 可能是因為蘋果有的香甜、有的苦,文學上許多與蘋果有關的故事也不全都是正面的:如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戰爭就是以金蘋果為開端,而童話故事中白雪公主的毒蘋果,更是家喻戶曉。 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以後,許多不同的蘋果品系,也隨著被帶到北美大陸;開國元勛華盛頓總統與傑佛遜總統,都在自己的莊園上種了很多蘋果樹。提到美國的蘋果,不能不提一個傳奇人物:約翰‧查普曼。查普曼從三十歲開始在美國各地旅行,並以提供當地居民蘋果種子的方式來大力倡導種植蘋果。因此,他得到一個綽號:強尼‧蘋果籽。雖然查普曼其實是藉由提倡種植蘋果來傳教,但他的故事到了後世卻成為激勵人心的美國傳說。 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