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8的文章

【原來作物有故事】高粱 堅忍的未來之星

高粱。圖片來源: Wiki 小學時音樂課朗朗上口的「長城謠」:「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當時知道大豆就是磨豆漿的黃豆,但對於高粱到底是什麼,卻完全沒有印象。  生長在亞熱帶台灣的我們,從來沒見過高粱;後來知道了金門高粱酒,也只認為高粱是釀酒用的。但高粱其實是禾本科五大重要穀物之一,地位僅次於稻米、小麥、玉米、大麥。高粱屬下共有二十五種,其中有十七種為澳洲原產;但作為禾本科五大穀物之一的高粱原產自非洲北部,大約於公元二世紀初馴化。雖然清代學者程瑤田認為中國古書中的「稷」就是高粱,後來的研究證明中國的高粱應該是發源於非洲,到遼宋西夏時期才經由印度傳入中國。 由於高粱既耐旱、耐澇、又耐鹼,使它在非洲、中美洲與南亞成為重要穀物。兩千年的種植與選育,目前高粱依用途可分為:穀物高粱、動物吃的草高粱、製糖漿的甜高粱(在大陸南方稱為甜蘆粟)以及用來作掃帚與刷子的高粱這四大類。雖然高粱有這麼多優點與用途,但在傳入中國後,卻因為它口感不如稻米、產量也不高,因此在中國高粱很快地由糧食作物轉為飼料與釀酒作物,成為中國人釀白酒的重要原料,連台灣人也拿它來釀「金門高粱酒」呢! 金門高粱酒的始祖為1913年出生於蘇門答臘的華僑葉華成,在1948年因戰亂全家搬回金門後,經歷過多次失敗,終於成功釀出香氣撲鼻的高粱酒。卻不料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他的酒廠竟在1953年被政府徵召並改名。葉華成先生後來輾轉到金門中學教授英文。到1959年,八二三砲戰爆發後,隨著金門中學暫時搬遷到台灣本島一起搬到北投復興中學一帶,成為英語補習班的名師。雖然現在葉家故居已整建成為「金門高粱酒史館」,展出當年作為釀酒水源的一口井以及其它文物來紀念他的貢獻,但辛苦多年的成果被拿走,葉先生應該心裡還是很難過的;所以他後來都沒有再回到金門了! 在早期菸酒公賣、並管制烈酒進口的時代,金門高粱酒成為烈酒的代名詞;加上華人的「拼酒文化」,使金門高粱成為金門的金雞母!金門酒廠在2006年第一次營收破百億,直到2016年仍有121億的營收。金酒公司除了創造金門就業機會之外,每年金門縣政府的老人津貼、國中小、幼稚園免學費、免營養午餐費、免費搭公車、大小金門交通船、生育補助、全職媽媽照顧子女津貼、大學就學津貼與交通補助,都是金酒公司的貢獻。加上凡是金門縣民在三節(春節、端午節、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