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麗葉曾說:「玫瑰不叫做玫瑰,它還是一樣的香。」(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園藝玫瑰( Rosa x hybrida ),正式的名稱是「雜交茶香玫瑰」 (Hybrid Tea Rose),從1867年第一場在法國里昂舉辦的玫瑰競賽以後,開始出現有系統的育種。到今天,這大約一百五十年的歲月裡,人們致力於培育更美、體格更強健的玫瑰,往往造成新種的玫瑰雖然花色美、花朵大,但是卻不夠香。過去育種的經驗發現,玫瑰的香氣往往會使花朵較脆弱、較易萎凋,但玫瑰的香氣與美貌,是否真的如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呢? 過去對玫瑰的研究已經知道,玫瑰的香氣大概可以分成兩大類:典型玫瑰香(甜香)與茶香玫瑰香。典型玫瑰香主要由單萜醇類(monoterpene alcohols)與2-苯乙醇(2-phenylethanol)組成;茶香玫瑰香則是由酚醛類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組成。雖然負責合成2-苯乙醇以及倍半萜(sesquiterpenes)類化合物的酵素已經發現,但究竟單萜醇類如何合成,還是不清楚。 Papa Meilland 玫瑰。圖片來源: wiki 最近,來自法國的研究團隊,為了要了解組成玫瑰香氣的單萜醇類如何合成,他們找了Papa Meilland與Rouge Meilland兩品系紅玫瑰。Papa Meilland玫瑰由歷史最悠久的法國玫昂公司( Meilland International )培育出來,在1963年正式命名,在1962與1974年都得過獎,並在1988年進入玫瑰名人館( Rose Hall of Fame ),它有典型玫瑰甜甜的香氣。相對的,Rouge Meilland只有極淡的香氣。 研究團隊在進行基因表現的分析比較後,發現了91個基因在Papa Meilland(簡稱PM)中表現量明顯較高,而其中有一個水解酶(hydrolase)命名為 RhNUDX1 基因,它在PM與Rouge Meilland(簡稱RM)之間的表現量相差最大。後續研究其他10個品系的玫瑰都發現, RhNUDX1 的表現量與單萜醇類以及倍半萜類的存在與否呈現正相關性,而且在盛開的玫瑰中表現量最高。 深入研究發現, RhNUDX1...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