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C&EN 在日本很受歡迎的納豆(natto),是黃豆經過枯草桿菌( Bacillus subtilis )發酵後的加工食品。納豆很黏稠,會「牽絲」,有的人會把它與起司來相提並論。 最近的研究發現,納豆的「黏TT」與它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γ-聚穀胺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有關,而γ-聚穀胺酸被發現有降血糖的功用。 研究團隊找了一群尚未得糖尿病,但在吃飽飯後血糖會上升超過平均值的人做為受試者。這些受試者分成三組,第一組食用加了含有高量γ-聚穀胺酸納豆的飯,第二組食用加了含有低量γ-聚穀胺酸納豆的飯,第三組則只有吃飯。 測試這三組的血糖與胰島素濃度發現,第一組的血糖與胰島素濃度降得最低,其次是第二組。第三組的血糖與胰島素的濃度最高。 當然,這並不代表糖尿病病人可以不用理會醫生的處方,就開始放心地吃納豆配飯。真的有糖尿病,還是要乖乖地去看醫生,才是對自己最好的。 參考文獻: Nutrients 2020, DOI: 10.3390/nu12082374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