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hatGPT 大家都聽過那首有名的民歌《蘭花草》:「我從山中來,採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期待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雖然不知道植物喜不喜歡被看,但是許多研究都發現,植物並不喜歡被摸喔!為什麼?因為通常「摸」它們的人,都是要摘、吃、啃、踩它們,所以當然不喜歡被摸啦! 植物,雖然不會動,但它們擁有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驚人能力。當植物,如阿拉伯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遭受觸摸時,會發生一系列生理和形態上的變化,這一過程稱為觸摸形態發生(thigmomorphogenesis)。阿拉伯芥等植物在遭到觸摸後,會表現出明顯的形態改變,例如葉片直徑變小、開花延遲等。 基因表達的改變 觸摸會引起植物基因表達的顯著改變。研究發現,僅在觸摸後30分鐘內,就有數百個基因表現出現變化。這些基因包括與鈣信號(例如TCH基因)相關的基因,這表明鈣在觸摸感應中扮演關鍵角色。此外,植物對觸摸的反應還涉及蛋白質磷酸化,這是一種調控細胞功能的重要方式。 鼎鼎大名的賀爾蒙:茉莉酸與乙烯 在植物對觸摸的反應中,兩種植物賀爾蒙發揮著重要作用:茉莉酸(JA)和乙烯(ethylene)。茉莉酸途徑在植物觸摸反應中有正向調節作用。當JA的合成或感知受阻時,植物對觸摸的反應會減弱。另一方面,乙烯被證實是觸摸形態發生的負調節因子。研究發現,乙烯不敏感的突變體對觸摸的反應更為敏感。 乙烯途徑如何作用? 研究表明,乙烯信號途徑透過一種名為 EIN3 的轉錄因子來調節觸摸反應。 EIN3 能夠直接結合並抑制 GA2ox8 基因的表現,這個基因負責生長素(auxin)的分解。這意味著當 EIN3 的活性增強時,它會抑制生長素分解,從而對抗觸摸所引起的形態變化。 總結 在阿拉伯芥的觸摸反應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精密的分子網路。這個網路涉及到基因表現的大規模改變、茉莉酸和乙烯這兩種關鍵賀爾蒙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如何通過調節特定基因來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這不僅顯示了植物對環境變化的靈敏反應,也顯示了植物體內複雜的調節機制。 參考文獻: Lei Wang, Canrong Ma, Shuanghua Wang, Fei Yang, Yan Sun, Jinxiang Tang, Ji Luo, Jianqiang Wu, Et...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