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灑過除草劑的地方。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為了維護農作物的產量,從手工除草到使用除草劑,人類與雜草的戰爭永遠無法停止。從1940年W. G. Templeman 發明2,4-D到現在,全世界每年花費247億美金在農藥上,其中44%是除草劑的支出。 但是,對我們來說噴農藥是維護農業收入,對雜草來說可是是生與死的戰爭。所以,不意外的,雜草發展出抗藥性只是遲早的事。於是,科學家們努力尋找更有效的除草劑。 最近透過生物篩選機制找到了一個新的除草劑「tetflupyrolimet」。研究發現,tetflupyrolimet能夠抑制一個關鍵酶——二氫烏拉酸脫氫酶(DHODH,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二氫烏拉酸脫氫酶負責在嘧啶生物合成途徑中將二氫烏拉酸(dihydroorotate)氧化成烏拉酸(orotate)。這一步驟是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二氫烏拉酸首先被DHODH催化,經過去氫作用,轉化成烏拉酸。隨後,烏拉酸進一步參與一系列的生化反應,最終合成出嘧啶核苷酸。 因此,當DHODH的活性被抑制時,嘧啶生物合成途徑會受到干擾,從而影響到DNA和RNA的合成,進而抑制植物的生長和繁殖。 研究中使用了阿拉伯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雙子葉植物)和狗尾草( Setaria italica ,單子葉植物)來研究tetflupyrolimet的效果。實驗顯示,這種除草劑對這兩種植物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表現在莖長和根長的減少上。 在對阿拉伯芥和狗尾草的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植物對tetflupyrolimet的反應呈現劑量依賴性。這意味著當除草劑的濃度增加時,這些植物的生長抑制程度也隨之增加。 不同植物種對tetflupyrolimet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例如,阿拉伯芥和狗尾草對這種除草劑的敏感性就有所差異,這反映在它們生長抑制的程度上。阿拉伯芥 的根長抑制50%所需的tetflupyrolimet濃度(IC50值)約為17 ± 0.07奈莫耳(nM)。而狗尾草 的IC50值則為3.3 ± 0.10奈莫耳(nM)。這些數據顯示,狗尾草對tetflupyrolimet的敏感性遠高於阿拉伯芥,可能可以用來選擇性的除掉單子葉的雜草? 研究顯示,在植物的早期發育階段,tetflup...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