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圖片來源: wiki 動物可以透過反覆練習來學會一項技能,植物是否也有學習的能力呢? 要測試植物是否能學習,首先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建立一個系統證明植物會學習。畢竟植物不是動物,身為動物的我們,要教導植物某一件事或許不難,但是要如何幫植物「考試」、確定它已經會了,這部分可真的不簡單。 來自澳洲的研究團隊,決定以含羞草( Mimosa pudica ,the sensitive plant)為樣本進行測試。研究團隊做了一個植物的「大怒神」系統,可以讓含羞草在相同的短時間內往下垂直掉落15公分。當含羞草坐完「大怒神」以後,它的葉子會閉合一段時間再慢慢打開;等到它的葉子完全打開以後的5-10秒,再讓它坐一次「大怒神」。 這樣反覆在一天內進行60次(含羞草:我不要坐那麼多次大怒神啦!)以後,研究團隊發現含羞草的反應變小了。而且,在高光度與低光度下生長的含羞草,對於反覆刺激的反應明顯的不同;在低光度(每平方公尺每秒照射90微莫爾的光子)下的含羞草,在反覆刺激以後,很明顯的有反應變小的現象。 但是,這真的是學習行為嗎?會不會是含羞草被搖到彈性疲乏了?為了證明含羞草不是因為被搖到彈性疲乏,研究團隊設計了另一種刺激:「大地震」!將植物放在震盪器上面,以每分鐘250下的速度搖五秒。如果換另一種刺激,含羞草可以馬上做出反應;就顯示了它並不是彈性疲乏,而是對於同一種刺激的反覆出現,它習慣了、並決定不予理會。 實驗結果發現:坐過幾十次「大怒神」的含羞草,在換玩「大地震」以後,還是可以立即做出反應。這顯示了,含羞草真的有學習的能力唷!只是,為什麼在高光度下(每平方公尺每秒照射230微莫爾的光子)的含羞草在反覆刺激以後,反應不會明顯變小呢? 讓我們先想想含羞草為什麼要「羞」。我們都知道含羞草只要一碰,葉片就會閉合;如果碰觸的強度夠高,不只是葉片會閉合,連葉柄也會跟著下垂。碰觸的刺激意味著什麼呢? 在自然界,碰觸的刺激表示附近可能有吃草的動物開始「甲崩」。而閉合的葉片與下垂的葉柄,可以讓含羞草在食草動物的視覺範圍內消失(請參考下面兩張取自維基百科的圖)。 被碰觸之前的含羞草。圖片來源: Wiki 被碰觸之後的含羞草。圖片來源: Wiki 草不見了,吃草的動物當然就不會去吃它;所以含羞草藉著「害羞」的動作,可以減少自己被吃掉的機率...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