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植物生理學課本上,對於硼(Boron,元素符號B)對植物的重要性著墨不多。裡面只有提到,缺硼的植物,因為細胞分裂被抑制,在整體結構上會出現許多不正常的地方,而且嚴重會導致生長點(meristem)壞死。 在美國東半部以及密蘇里州,土壤缺硼是常見的作物產量不佳的原因。最近,在密蘇里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研究團隊,發現硼對於玉米的發育與繁殖佔很重要的角色。另一個在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也有類似的發現。 這兩個研究團隊分別發現了一個硼通道蛋白(Boron channel protein)與硼運輸蛋白(Boron Efflux transporter);有意思的是,雖然兩個突變株的玉米其中一個名為 tassel-less1 ( tls1 ,意為爛穗子,tassel是雄花),而另一個叫做 rotten ear ( rte ,意為爛穗,ear是雌花),但是缺乏這兩個蛋白的其中之一,都會使得玉米無法產生雄花與雌花。 玉米的雌花(ear)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玉米的雄花(tassel)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不過,不論這兩個基因的哪一個產生缺損,突變株的玉米都可以藉著額外添加硼酸(boric acid)來彌補。其中 rotten ear 的突變株,要在100 μM的硼酸下,才能有正常的型態發生,但是還是不能正常結果;要到提供200 μM的硼酸,才能夠完全正常,結出果實。但是野生種(wild-type)只需要23.4 μM的硼酸就夠了。 而在 tassel-less1 的實驗中,由於研究團隊是直接在土壤中測試,因此無法如 rotten ear 的實驗一般,可以把硼酸的濃度調到極高。但是,他們的實驗成果也顯示了,用含有硼酸的水來澆灌植物,的確可以使硼缺乏的症狀改善。 其中 tls1 除了運輸硼之外,還有輸水蛋白(aquaporin)的功能。而密蘇里的研究團隊也發現,由於位於細胞壁之間的果膠質(pectin)中的多醣分子RG-II(rhamnogalacturonan II)的結合需要硼的存在,缺乏硼會使結合降低,造成RG-II在果膠層中的比例降低。於是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連結變弱,造成生長點(meristem)崩解。這也讓我們想到,植物生理學課本中所記錄下來的:生...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