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來源:wiki |
吃過爆米花嗎?爆過嗎?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爆米花會爆?有沒有試過把平常吃的玉米拿來爆爆看呢?
如果您試過,應該會知道平常我們吃的玉米是爆不起來的。要特殊品種的玉米才能爆出爆米花來。
![]() |
爆米花用的玉米。圖片來源:wiki |
![]() |
爆米花爆裂的過程。圖片來源:wiki |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阿茲特克人稱呼爆米花為mumuchitl,因為玉米在中南美洲是神聖的穀物,爆開後又放出潔白如雪的內在,所以他們把爆米花拿來祭神。1560年代,貝納迪諾‧德‧薩阿貢神父(Father Bernardino de Sahagun)便記載了阿茲特克人拿爆米花來祭神的一幕「將爆米花猶如冰雹一般的灑落」。
最重大的發現是在1948年,兩位哈佛大學的學生在新墨西哥州的蝙蝠洞(Bat Cave)挖出了766個標本:包括去殼的玉米棒子、玉米粒、葉鞘以及玉米的雌花。他們越往下挖掘,玉米棒子越小。其中,有六顆已經爆開或半爆開的爆米花顆粒。他們的老師Paul Mangelsdorf,當時是哈佛的植物博物館的館長,還丟了一兩顆玉米到油鍋裡,試試看是不是還能爆;而這些玉米已經在洞穴裡超過兩千年了!後來提到這個發現時,Mangelsdorf開玩笑地說,很少有研究計畫投資如此之少(他借了150美金給其中一位學生),但收穫卻如此豐厚的。
雖然玉米應該是在紀元前5000-6000年在中美洲馴化,但真正重大的基因變異應該是發生在紀元前2300年左右。幾個關鍵區域的突變,使得玉米產生更大的果實,種子也變得柔軟。爆米花的品種,可能從一開始種植玉米時便已經存在了。
不過,雖然印地安人吃它、用它來祭神,但一開始美國人並不怎麼喜愛爆米花。真正的改變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為糖果都送到前線去了,在美國本土的居民因為沒有糖果可吃,開始把爆米花拿來當零嘴。
後來,Orville Redenbacher在1960年代將爆米花的品種改良,冠上「美食」爆米花的稱呼後,爆米花受歡迎的程度就不斷的上昇。現在爆米花在美國每年有至少二十億美金的產值!
參考文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玉米主題館。依胚乳特性分類。
Wikipedia. Popcorn.
Betty Fussell. 1992. The Story of Corn.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Albuquerqu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