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荔枝。圖片來源:Wiki |
荔枝與龍眼的果實從外表看起來,一個有凸有凹、一個平滑,好像差很多,但它們都是無患子科的果樹喔!
龍眼。圖片來源:Wiki |
在台灣,從五月開始就可以在水果攤上看到荔枝與龍眼了;剝開他們有點硬的外殼,露出裡面潔白的果肉,一口咬下去那甜蜜蜜的滋味,是很多小朋友的最愛!筆者小時候還會跟家人朋友比賽剝「鳥蛋」--只把荔枝的外果皮剝掉、留下裡面白色薄薄的內果皮包覆著果肉,看起來是不是很像鳥蛋呢?不過,剝「鳥蛋」可不能用龍眼,因為它的內果皮與外果皮連得很緊,是沒辦法這樣玩的喔! 荔枝與龍眼都是發源於中國南部,隨著移民一起到台灣安家落戶;在台灣,荔枝主要產區是高雄、龍眼則是台南。
它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其實荔枝原名「離支」或「離枝」,因為它的果實與枝條緊緊相連,造成採摘時一定要把連著果實的枝條一起切下,所以就得到了這個名字;而龍眼據說是因為它的果實去皮後晶瑩剔透偏漿白,隱約可見裡面的紅黑色果核,看起來很像眼珠,所以就被取名為「龍眼」囉!但是在古代,因為「龍」不可以隨便說,而龍眼總是在桂花開的時候成熟,所以龍眼也被稱為「桂圓」喔!
在台灣,荔枝主要就是當作水果來吃;而龍眼則除了可以當作水果來食用以外,還可以烘乾製作龍眼肉!龍眼肉除了是中藥以外,還可以加到瑪芬等西式糕點裡面去做成點心;2008年吳寶春先生以「酒釀桂圓麵包」奪得世界麵包大賽冠軍,用的就是龍眼肉喔!
在歷史上提到荔枝,大家都會想到唐朝的楊貴妃。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為了討她歡喜,每年南方荔枝成熟時,就用快馬一路不休息地將荔枝從四川、廣東運到長安,杜牧的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在講這件事!不過快馬送荔枝可不是唐朝才有的事,歷史上第一個用快馬送荔枝、龍眼的皇帝是漢武帝!漢武帝在攻破南越(現在的廣東)時,第一次看到荔枝與龍眼;接著他便把荔枝、龍眼等南方的奇花異草都移植到長安,還為了這些南方的花草們建築了「扶荔宮」;可是北方太冷,沒多久荔枝跟龍眼都死光光了,於是漢武帝就命令南方每年都要用快馬把荔枝跟龍眼運到長安來!這件事,一直到東漢安帝的時候才停止。所以,用快馬送荔枝可不是唐玄宗的專利,也不是只有送荔枝呢!
不過,讀者們不知道會不會好奇,為什麼一定要用快馬送荔枝與龍眼呢?不能慢慢送嗎?非要用快馬送荔枝與龍眼,是因為這兩種水果都不耐儲藏、很容易發酸變味;現在有冰箱可以冷藏,古代沒有冰箱,唯一的方法就只能用快馬接力運送荔枝了! 世界其他區域的人則是直到十八、十九世紀時才知道荔枝與龍眼。畢竟在沒有冰箱的時代,這兩種水果要長途運送都非常困難;它們都是跟著華人的移民一起飄洋過海到夏威夷、澳洲,也讓更多人嚐到了來自中國南方的奇珍異果。隨著食品加工與保存的技術進步,現在我們不但可以吃到新鮮荔枝與龍眼,它們也可以製成罐頭運到世界各地出售喔!
龍眼與荔枝除了果實可以食用以外,它們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每年三月,當龍眼與荔枝開始開花時,蜂農們便開著卡車載著蜂箱,一路由南到北讓蜜蜂在果園中採蜜。收成的蜂蜜就是市面上看到的「龍眼蜜」、「荔枝蜜」;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龍眼與荔枝花期不穩定、開花量也少,除了讓這兩種水果的產量受到影響以外,對蜂蜜的產量也有很大的衝擊呢!
未成熟的荔枝含有次甘氨酸A,吃了會造成「神秘腦病」, 可別亂吃喔!圖片來源:Wiki |
最後,荔枝與龍眼雖然好吃,不過吃多了都會有一些「火氣大」的反應:流鼻血、口腔潰瘍(嘴破)。前幾年發生在印度的神秘腦病,則是因為小朋友吃太多未成熟的荔枝造成的,所以吃龍眼與荔枝都要小心,別吃太多唷!
(本文經編輯後刊登於2017.6.6國語日報科學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