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來源:周帛暄 |
現代的草莓(garden strawberry,Fragaria × ananassa)是在1750年代由北美東部的草莓(Fragaria virginiana)與智利草莓(Fragaria chiloensis,在1714年由Amédée-François Frézier 引進歐洲)雜交育種而來的。現代草莓的產生,使得在歐洲原生種的野草莓(woodland strawberry,Fragaria vesca)式微。
身為溫帶植物,草莓在台灣每年都要重新種植一次;一般來說,草莓在台灣都是在每年的九、十月定植,寒假時便可採收。但是在有些不若臺灣那麼熱的地區,草莓其實是多年生植物。是否有可能在臺灣也可以四季都種草莓呢?
位於新竹的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慈大生科的周帛暄老師(個人網頁),嚐試著在不同品系的草莓中,找出能讓草莓在台灣四季都可種的遺傳因子。原來,有些品系的草莓的確比較耐熱;周老師經由分析草莓的轉錄體(transcriptome),先找到草莓的熱休克轉錄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再以定量聚合酶反應分析(qPCR),比較耐熱品系與一般品系之間的熱休克轉錄因子表現量的差異。
周老師發現,在耐熱品系草莓中找到表現量較高的熱休克轉錄因子,轉入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也會讓擬南芥的耐熱能力提高;未來工研院希望可以將這些熱休克轉錄因子做為育種時的分子標誌,如此一來可以加快耐熱品系育種的速度,或許再過幾年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種草莓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