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沈香的果實。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土沈香(Aquilaria sinensis)原生於中國,是沈香屬的喬木。其樹脂帶有香氣,被製成名貴的香料。因為遭到任意砍伐,目前是中國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明令禁止砍伐,但仍有人為利益而盜伐。
沈香的種子極易失去活性,成熟後果實會開裂,這使得種子逐漸乾燥,而乾燥後的種子就不能發芽了。這個現象讓科學家感到非常好奇,在自然界的沈香,是如何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讓種子找到合適的地點呢?最近一項研究解開了這個謎題。
研究團隊發現,在沈香果實成熟後,裂開的果實便會散發小分子的醛、酮、醇與酸。這些小分子大約介於五到九個碳,會吸引三種胡蜂屬(Vespa)的昆蟲。
這三種胡蜂會把果肉吃掉,但不能消化的種子就會被到處亂丟。平均散播的距離大約是166公尺。只要種子被丟在潮濕的地區--這是沈香種子喜歡的環境--種子就有機會可以發芽,長成大樹。
研究團隊分析了這些小分子揮發性化合物,發現很多都與植物受傷時會分泌的揮發性化合物很像。通常植物只有在被啃咬時才會分泌這些化合物,也就是說,有這些化合物的存在象徵著這裡可能有吃草的昆蟲,對於肉食的胡蜂們當然是很好的資訊,於是牠們就飛過來了。到了以後卻沒有蟲而只有土沈香的果實,對胡蜂來說可能是「沒魚蝦也好」吧!於是牠們就在無意中幫土沈香給散播種子了。
參考文獻:
Current Biology.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06.03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