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隨著地球上人口增加、耕地卻無法擴展,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升作物的產量就成為重要的課題了。也有許多團隊努力地朝著這方面去進行研究,但能增加的產量大約都只在一、兩成。 最近由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卻有了驚人的進展!研究團隊在水稻中發現了一個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OsDREB1C ,當它高度表現時,可使水稻增產41.3%到68.3%。 這麼厲害的轉錄因子是怎麼發現的?研究團隊比較了水稻與玉米的轉錄體(transcriptome)與代謝體(metabolome),找到了118個轉錄因子可能與調節C4光合作用有關。 為什麼要找跟調節C4光合作用有關的基因?過去的研究已經證明,C4光合作用的確比C3光合作用要有效率得多,但是主要的穀類作物除了玉米以外都是C3作物。想把C3作物改造成C4作物並非易事,因此研究人員想要找到影響C4作物產量的基因。 從這118個基因中,研究團隊找到了 OsDREB1C 。這個轉錄因子屬於AP2/ERF家族,在受光照射或低氮環境中表現量會上升。研究團隊在細胞質與細胞核中都可以看到它,實驗也發現它的確可以與DNA結合並影響基因的表達。 哪些基因的表達受到它的影響呢?研究團隊發現,最主要受影響的基因有五個,其中一個是直接與光合作用的效率有關( OsRBCS3 ),另外三個則與氮的運輸、吸收有關( OsNR2 、 OsNRT2.4 、 OsNRT1.1B ),最後一個則與開花時間有關( OsFTL1 )。 實驗的結果發現, OsDREB1C 會透過與 OsRBCS3 的啟動子(promoter)以及其他四個基因的外顯子(exon)的序列結合,讓這五個基因的表現量上升。測試發現,高度表現 OsDREB1C 的水稻,不僅每個小穗的穀粒數目增加、穀粒也變大。高度表現 OsDREB1C 的水稻其光合作用效率上升,氮的利用效率也顯著提升,而且開花時間也提早了13到19天。 研究團隊從2018-2021年在中國的北方、東南方與南方進行田間試驗,結果發現高度表現 OsDREB1C 的水稻,其產量至少提升了四成,甚至可達近七成。這是非常驚人的產量增加,過去任何研究都無法達其項背。更棒的是,研究團隊在小麥中也發現了同源基因,而高度表達同源基因的小麥,也可有兩成左右的增產。 雖然是基改,但...
本部落格是慈濟大學「植物生理學」以及「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網站,除了有課程資料以外,還有許多豐富的補充資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