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5的文章

綠藻鐵不夠時的備用天線:TIDI1 是 PSI 的低鐵備案

  綠藻的光系統I複合體。右側為缺鐵時的組成。 圖片取自 PNAS 你知道五角大廈(美國國防部)為什麼長得大大扁扁的嗎? 這又與植物的光系統以及光合作用有什麼關係呢? 來看看 吧!

動物偷菜,各顯神通──從綠葉海天牛到日本倉鼠細胞,談動物與葉綠體的微妙共存

萵苣海天牛。By LASZLO ILYES from Cleveland, Ohio, USA - Lettuce Sea Slug, CC BY 2.0,   光合作用聽起來像是植物與藻類的專利,但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不但吃菜,還直接「偷菜」——把藻類的葉綠體保留在自己體內,持續進行光合作用。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綠葉海天牛,但是最近在萵苣海天牛裡,有了相當驚人的發現! 看文章

不同,但更有趣:大豆光敏素A揭開植物感光世界的新樣貌

  大豆PhyA的Pr(藍)Pfr(綠)的色素分子構形。 圖片取自 期刊 為什麼植物知道該什麼時候發芽、伸長,甚至開花?答案藏在它們的「光敏素」裡。 光敏素是植物之所以能「看見光」的分子機制,讓自己在複雜的光環境中做出反應。 光敏素在照光後會發生形態變化,最近有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解開了一個特別的光敏素的結構,來看看吧! 看文章

啤酒花的性別演化:無論如何都要堅持

  等待收穫的蛇麻草。By A. Balet - Own work, CC BY 3.0,  啤酒有苦味,但是你知道古早古早的啤酒其實並不苦嗎? 啤酒會苦,是因為加了啤酒花的關係; 而且,一定要還沒授粉的啤酒花喔! 這就讓種植的時候的性別選擇很重要! 最近研究啤酒花的性別演化,有了有趣的發現! 看文章

安能辨我是雌雄:從果蠅到啤酒花,破解性別決定的祕密

  啤酒花的雌花。By LuckyStarr - Own work, CC BY 2.5,  你還記得老師教我們:人類與果蠅的性別由Y染色體決定。 我們都就這麼相信了,但最近才知道:性別的決定,除了XY系統這類,還有所謂的「X/A 比例系統」嗎? 最近對啤酒花的研究發現,啤酒花的性別決定,也很類似於「X/A 比例系統」; 更讓人驚訝的是:果蠅的性別決定,其實不是XY系統喔! 看文章

紅外光下的光合作用革命:藍綠菌藻膽體的精簡與調校

  Chroococcidiopsis thermalis By T. Darienko - https://www.space.com/40898-low-light-bacteria-mars-colonization.html, CC BY-SA 4.0, 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進行光合作用,似乎易如反掌。生活在陰暗裂縫、厚重藻毯底層、或石縫與洞穴中的藍綠菌要怎麼進行光合作用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它們居然是利用紅外光喔!怎麼用? 看文章

光呼吸與CO₂濃縮機制並不是「有你就沒我」

圖片來源: Nature Communication  在水生環境中,因為CO₂對水的溶解度遠低於對空氣,所以藻類演化出一套「CO₂濃縮機制(CO₂-concentrating mechanism, CCM)」,用來將CO₂集中。 過去很多人認為,既然藻類都可以濃縮CO₂了,應該不需要光呼吸作用了吧? 最近的研究發現大謬不然! 看文章

根的智慧:當土壤變硬,植物的根如何在壓力中生長?

耕耘機。By S.J. Shelestynsky - Personal Collection, Public Domain,   現代農業少不了農機,但是這些又大又重的機器壓在土壤上,就會產生「土壤壓實」的問題。 過去已經有許多研究發現,壓實的土壤不利於植物生長; 最近在《自然》期刊上又有一篇關於土壤壓實的研究。 這篇有什麼過人之處,可以出現在《自然》呢? 因為它夠自然! 看文章

異戊二烯的兩面刃:從大豆基因體的祕密,看農作物與空氣污染的交集

  異戊二烯。由 Jü - 自己的作品, 公有領域,  我們經常對「植物的味道」有著浪漫的想像,但植物所釋放的氣味分子,其實牽動著氣候、昆蟲行為,甚至人類的健康。這些氣味分子有一大類叫做萜烯類,它們不僅是天然香氣分子,還參與了植物防禦反應。而這些萜烯的原料,就是異戊二烯。 雖然過去認為農作物甚少排放異戊二烯,但最近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看法! 看文章

為什麼一樣是玉米,卻長得不一樣?── 玉米性狀的基因調控密碼

By Juan Carlos Fonseca Mata - Own work, CC BY-SA 4.0,  有句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這是在形容大家的個體差異。但是這百樣人其實都是同種生物!可是,白人、黃種人、黑人之間的差別很大呢。 有趣的是,雖然我們都可以吃「一樣米」,一旦生病,我們又會發現,同樣的藥對不同族群效果不同。 這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是怎麼發生的?來看看最近的玉米研究! 看付費文章  

歸剛ㄟ!植物費盡「心」思讓落葉歸根──從葉形演化到空氣動力學的祕密

圖片作者:ChatGPT  每到秋天,樹木紛紛褪去翠綠,葉片有些轉紅、有些變黃,像斷線風箏般飄落。看似詩意,其實藏著一場極為現實的資源管理戰爭。一棵落葉樹每年光是掉葉,就會把全樹40%的可動養分與碳資源一口氣「放生」掉! 問題來了:落下的葉子,最後能不能回到樹下,化做「秋」泥繼續滋養來年新芽? 看文章

只要曬太陽就能吃飽的日子到了嗎?

  C. merolae . By ja:User:NEON / User:NEON_ja - Own work, CC BY-SA 3.0,  動物能行光合作用嗎? 早在十年前我就介紹過兩種可以「借光過日子」的動物: 一種是斑點鈍口螈,牠的胚胎會與綠藻 共生,看起來像一顆顆綠水晶; 另一種是綠葉海天牛,它能夠把藻類的葉綠體「吃」進細胞裡,並維持這些葉綠體存活數月。 最近日本的研究團隊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把葉綠體放進倉鼠細胞中! 看文章

選對野花,才能幫助蜜蜂

  圖片取自 網站 。 氣候變遷與棲地破壞,導致授粉昆蟲(尤其是蜜蜂和蝴蝶)在許多地區急劇減少。這不只是生物多樣性的危機,也直接威脅到糧食生產與生態穩定。為了保育授粉者,歐洲不少國家推動農地邊緣播種野花,但是,最近在英國的研究發現:「播什麼花」其實比「有沒有種」更重要!並不是有總比沒有好喔! 看文章

揭開阿拉伯芥開花調控的隱藏面貌——FLC 基因的全品系突變研究

圖片取自 期刊 。 何時開花,是植物持續生存與繁衍的關鍵。以阿拉伯芥為例,它的開花時機主要受到一個叫做 FLC的基因調控。 但是,FLC只參與開花嗎?負責調控植物開花時機的基因,除了FLC還有其他的基因嗎? 最近的一個有趣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多重要的資訊喔! 看文章  

光合作用對植物其實很耗能!紅藻的變身術給我們上了一課

  Galdieria. By Fu H-Y, Liu S-L and Chiang Y-R - Biosynthesis of Ascorbic Acid as a Glucose-Induced Photoprotective Process in the Extremophilic Red Alga Galdieria partita. Front. Microbiol. 10:3005. doi:10.3389/fmicb.2019.03005 (2020), CC BY-SA 4.0,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多半是綠色的:有葉綠素、有光合作用能力、以太陽光為能源生存。但是,當天然環境中有可用的有機碳源時,光合作用就一定是最佳選擇嗎? 最近以單細胞紅藻 G. partita 為對象,進行的研究就發現:其實光合作用的成本頗高! 看文章

年年春危險嗎?正確使用對一般民眾安全,但農民需要有更好防護

  嘉磷塞。由 Yikrazuul - 自己的作品, 公有領域,  近年來,關於除草劑「年年春」的致癌爭議不斷。到底這個被廣泛使用於農業、園藝甚至家庭環境的除草劑,是不是真的會導致癌症?如果你只是一般消費者,需不需要擔心吃到殘留?而農民又該怎麼保護自己? 最近發表的研究,給了相當清楚的答案! 看文章

一片葉子的城市計畫:葉片都市的400萬年建設史

  由 I, Brocken Inaglory , CC BY-SA 3.0,  看到葉脈,你會想到什麼呢? 是葉脈書籤?還是都市的公路網? 最近有個橫跨四百萬年的葉脈演化研究,帶著我們看到: 如今多采多姿的葉脈,其實也是透過試誤逐漸演化得到的! 看付費文章

番茄的秘密防禦工廠:腺毛的調控與抗蟲戰略

  番茄的八種葉毛。圖片取自 Research Gate 種過番茄的人都知道,番茄全身都是小毛毛。雖然肉眼看來都一樣,但是對研究植物的毛的科學家們來說,這些小毛毛可是各有各的型態呢!有些科學家說,番茄有七種毛;有些科學家說:不對不對,番茄有八種毛! 管它是七種還是八種,這些毛毛們對番茄可超重要的喔!最近的研究發現,這些毛對抗蟲害也非常重要! 看文章

柳樹的葉綠體接力賽:一場跨物種的演化追逐

  黑柳。By Bruce Marlin - Own work: http://www.cirrusimage.com/tree_black_willow.htm, CC BY-SA 2.5,  很多教科書都會告訴我們,植物的葉綠體就像大家的粒線體一樣,都是「媽媽給的」。不過,這些「規則」其實都是我們人類觀察後歸納的,而歸納法只能看到過去、卻無法預言未來。因此,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有規則就有例外。 最近對柳屬植物的研究,就發現它們是個「大意外」! 看付費文章

微調的生長控制術:水稻如何一步步關掉吉貝素的旋鈕?

圖片來源: PNAS  水稻在抽穗前會快速拉長莖幹頂端的節間,好讓花穗能夠順利抽出、授粉。這個節間拉長的過程,是由植物激素「吉貝素(gibberellin, GA)」精準調控的。但有趣的是,這個調控並不是「啪」一聲關掉,而是像電燈的微調開關一樣一點一點地調整。 看文章

輪作的祕密:打亂害蟲適應力的演化戰術

  圖片作者:ChatGPT 輪作是一種古老的農業技術。透過每年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可以維持作物產量於不墜。 原本以為,換來換去種不同的作物,養分平均消耗,所以產量可以維持穩定;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換來換去的種,還會有其他的益處喔! 看文章

絕對不是油麻菜--巨人柱仙人掌的生存之道就是寧死也不將就

  巨人柱仙人掌。由 WClarke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有些植物,比如說油麻菜,因為隨遇而安,所以被拿來當作比喻,成了有名的俗諺; 但也有些植物是用挑剔的眼光來看自己的環境,寧死也不將就。 巨人柱仙人掌,就是這樣的一種植物! 我們來看看它需要什麼吧! 看文章

為什麼光線不足時,葉子會變窄窄長長的?—光敏素如何影響植物細胞微管排列

  被低紅光啟動陰影趨避(右)與正常光(左)下的阿拉伯芥幼苗。 圖片取自 期刊 。 當我們觀察在陰影下生長的植物,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它們的葉子往往比在陽光充足處的葉子更狹長,葉緣也比較不規則,整體看起來細長、軟弱,似乎在「伸手」向光源靠近。這是典型的陰影趨避反應,但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背後的生物學原因,最近有了更清楚的答案! 看文章

Devastating Emily:讓斯里蘭卡改種茶葉、全球咖啡農哀鴻遍野的咖啡駝孢銹菌

  咖啡駝孢銹菌。由 Howard F. Schwartz - This image is Image Number 5360398 at Insect Images, a source for entomological images operated by The Bugwood Network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nd the USDA Forest Service.Check archived versions at web.archive/archive.is, CC BY 3.0 us,  1869年初,在錫蘭Madulsima的一個農人,發現自家咖啡園的幾株咖啡樹的葉片上出現了一些橘色的斑點。很快的,這些斑點變成褐色、咖啡樹的葉片開始掉落,咖啡樹死亡。 當時,他還不知道,些橘色斑點,將會是未來數十年令人聞之色變的「咖啡銹病」的病原:咖啡駝孢銹菌。 看文章

從水稻耐冷性研究,看拉馬克主義與表觀遺傳學的異同

  拉馬克。By Charles Thévenin - [1] [2], Public Domain,  當我們談到「生物如何適應環境」時,經常會聽到兩種看似對立的觀點:拉馬克主義與現代遺傳學。 近年來,隨著表觀遺傳學興起,這場討論變得更複雜——特別是2025年一項關於水稻耐冷性的研究,有人認為這個研究證明拉馬克沒錯。 真的嗎 ?

植物界的血滴子:SENDS奈米載體

  圖片作者:ChatGPT 傳統噴農藥就像下雨,不管有病、沒病,通通一起噴;這樣浪費農藥又造成污染。 如果能讓農藥像「血滴子」一樣,瞄準真正重要的地方下手,當然就可以發揮精準打擊的效果囉! 但是,有這樣的農藥嗎? 有喔!最近新加坡大學開發了超厲害的「血滴子」農藥! 看文章

燒香驅邪,還是自我療癒?──從阿拉伯鐵器時代的駱駝蓬說起

  駱駝蓬子。由 Roger Culos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駱駝蓬」(Peganum harmala),也就是所謂的「野芸香」,並不只是生長在沙漠邊緣的普通植物。 最近的研究發現,早在2700年前(鐵器時代)的阿拉伯,就已經被當作一種藥用薰香植物使用喔! 看文章

植物的耳朵在哪裡?——從海濱月見草到金魚草的聲音感知實驗

  金魚草。By User:Haplochromis - Self-photographed, CC BY 2.5,  對牛彈琴,牛不入耳;那「對植物彈琴」,植物聽得到嗎?這問題看似荒謬,但其實已有不少科學家認真探討——植物究竟能不能感知聲音?它們如何「聽」到周遭的世界? 最近在一個國際會議上,又有研究團隊發表關於植物聽覺的研究喔! 看文章

肥料下的基因體賽跑:植物大小,真的會決定誰贏嗎?

  被子植物。By Alexandre R. Zuntini and colleagues - Zuntini, Alexandre R . (24 April 2024). "Phylogenomics and the rise of the angiosperms". Nature. DOI:10.1038/s41586-024-07324-0. ISSN 0028-0836., CC BY 4.0,  不同植物的基因體大小差別非常大,可以相差到2400倍喔! 到底基因體比較大還是比較小有好處呢? 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看文章

黑莓為什麼會長刺?—揭開無刺黑莓的基因祕密

  黑莓。By Ragesoss - Own work, CC BY-SA 3.0,  在臺灣我們不常接觸到新鮮的黑莓,但是黑莓其實是蠻受歡迎的水果。不過,黑沒有刺,這不僅使得照顧他的人類容易被刺傷,還會影響到果實的保存。 雖然已經有無刺品系,但是科學家們想知道無刺黑莓為何無刺,這樣以後想要培育無刺黑莓,才會更有效率。 看文章

冷害也能改變基因表現?水稻的「三折肱方為良醫」

  圖片取自 期刊 。 小時候讀生物,對於用長頸鹿來解釋生物的演化印象深刻。 在當時,這個例子把拉馬克的「用進廢退」打得垮垮的。 但是,隨著表觀遺傳學的發現,現在許多人對拉馬克的學說開始用不同的眼光。 最近的水稻研究發現,在某些特定的狀況下,環境壓力是有可能造成可以遺傳變化的~ 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