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苣海天牛。By LASZLO ILYES from Cleveland, Ohio, USA - Lettuce Sea Slug, CC BY 2.0, 光合作用聽起來像是植物與藻類的專利,但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不但吃菜,還直接「偷菜」——把藻類的葉綠體保留在自己體內,持續進行光合作用。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綠葉海天牛,但是最近在萵苣海天牛裡,有了相當驚人的發現! 看文章
啤酒花的雌花。By LuckyStarr - Own work, CC BY 2.5, 你還記得老師教我們:人類與果蠅的性別由Y染色體決定。 我們都就這麼相信了,但最近才知道:性別的決定,除了XY系統這類,還有所謂的「X/A 比例系統」嗎? 最近對啤酒花的研究發現,啤酒花的性別決定,也很類似於「X/A 比例系統」; 更讓人驚訝的是:果蠅的性別決定,其實不是XY系統喔! 看文章
Chroococcidiopsis thermalis By T. Darienko - https://www.space.com/40898-low-light-bacteria-mars-colonization.html, CC BY-SA 4.0, 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進行光合作用,似乎易如反掌。生活在陰暗裂縫、厚重藻毯底層、或石縫與洞穴中的藍綠菌要怎麼進行光合作用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它們居然是利用紅外光喔!怎麼用? 看文章
By Juan Carlos Fonseca Mata - Own work, CC BY-SA 4.0, 有句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這是在形容大家的個體差異。但是這百樣人其實都是同種生物!可是,白人、黃種人、黑人之間的差別很大呢。 有趣的是,雖然我們都可以吃「一樣米」,一旦生病,我們又會發現,同樣的藥對不同族群效果不同。 這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是怎麼發生的?來看看最近的玉米研究! 看付費文章
C. merolae . By ja:User:NEON / User:NEON_ja - Own work, CC BY-SA 3.0, 動物能行光合作用嗎? 早在十年前我就介紹過兩種可以「借光過日子」的動物: 一種是斑點鈍口螈,牠的胚胎會與綠藻 共生,看起來像一顆顆綠水晶; 另一種是綠葉海天牛,它能夠把藻類的葉綠體「吃」進細胞裡,並維持這些葉綠體存活數月。 最近日本的研究團隊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把葉綠體放進倉鼠細胞中! 看文章
Galdieria. By Fu H-Y, Liu S-L and Chiang Y-R - Biosynthesis of Ascorbic Acid as a Glucose-Induced Photoprotective Process in the Extremophilic Red Alga Galdieria partita. Front. Microbiol. 10:3005. doi:10.3389/fmicb.2019.03005 (2020), CC BY-SA 4.0,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多半是綠色的:有葉綠素、有光合作用能力、以太陽光為能源生存。但是,當天然環境中有可用的有機碳源時,光合作用就一定是最佳選擇嗎? 最近以單細胞紅藻 G. partita 為對象,進行的研究就發現:其實光合作用的成本頗高! 看文章
黑柳。By Bruce Marlin - Own work: http://www.cirrusimage.com/tree_black_willow.htm, CC BY-SA 2.5, 很多教科書都會告訴我們,植物的葉綠體就像大家的粒線體一樣,都是「媽媽給的」。不過,這些「規則」其實都是我們人類觀察後歸納的,而歸納法只能看到過去、卻無法預言未來。因此,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有規則就有例外。 最近對柳屬植物的研究,就發現它們是個「大意外」! 看付費文章
咖啡駝孢銹菌。由 Howard F. Schwartz - This image is Image Number 5360398 at Insect Images, a source for entomological images operated by The Bugwood Network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nd the USDA Forest Service.Check archived versions at web.archive/archive.is, CC BY 3.0 us, 1869年初,在錫蘭Madulsima的一個農人,發現自家咖啡園的幾株咖啡樹的葉片上出現了一些橘色的斑點。很快的,這些斑點變成褐色、咖啡樹的葉片開始掉落,咖啡樹死亡。 當時,他還不知道,些橘色斑點,將會是未來數十年令人聞之色變的「咖啡銹病」的病原:咖啡駝孢銹菌。 看文章
金魚草。By User:Haplochromis - Self-photographed, CC BY 2.5, 對牛彈琴,牛不入耳;那「對植物彈琴」,植物聽得到嗎?這問題看似荒謬,但其實已有不少科學家認真探討——植物究竟能不能感知聲音?它們如何「聽」到周遭的世界? 最近在一個國際會議上,又有研究團隊發表關於植物聽覺的研究喔! 看文章
被子植物。By Alexandre R. Zuntini and colleagues - Zuntini, Alexandre R . (24 April 2024). "Phylogenomics and the rise of the angiosperms". Nature. DOI:10.1038/s41586-024-07324-0. ISSN 0028-0836., CC BY 4.0, 不同植物的基因體大小差別非常大,可以相差到2400倍喔! 到底基因體比較大還是比較小有好處呢? 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