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4的文章

自噬作用也會讓植物「難」生

  圖片取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噬作用(autophagy)是生物用來汰舊換新的重要手段。 過去的研究發現,自噬作用不只是對除舊佈新很重要,對精子的發育也非常重要;自噬作用的基因缺失,會造成男生「難」生。 但是,阿拉伯芥的自噬作用基因故障的時候,小芥們好像活得挺好的? 到底自噬作用對植物是不是也非常要緊呢? 看文章

土壤質地如何影響生態系統的水分限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植物從哪裡吸收水呢?當然是土壤囉!但是土壤的含水能力,因為顆粒的大小而有不同;近幾年的暖化,更會加速蒸散作用。 但是,不同的土壤面臨到升溫,水分蒸發的速度不同,而它們存水與供水的能力,也受到土壤質地的影響。 到底什麼樣的土壤,受到暖化的影響比較大呢? 看文章

取稻諸野,練成野生稻的「九陰真經」?

澳洲野生稻。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導致的糧食需求,科學家不斷地試圖從水稻中開發新的基因,但於近年來遇到瓶頸,因此,需要從野生稻中開發新的基因資源。 最近,科學家們從各大洲收集了野生稻進行定序,成果非常豐碩! 看文章

喝咖啡的人腸子裡有特別的菌喔!

濃縮咖啡。圖片取自 維基百科  你喝咖啡嗎?是每天一杯,還是一天好幾杯? 最近的研究發現,經常喝咖啡的人,腸子裡住著特別的細菌喔! 看文章

辣椒到底在哪裡馴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發源於中南美洲的辣椒,過去一向以為是在中南美洲的高地馴化。 但是,最近有科學家收集了許多證據,對這個看法提出了異議。 有哪些證據呢?所以,他們認為辣椒在哪裡馴化呢? 看文章

植物「轉大人」不只是開花而已

  圖片作者:老葉 通常我們討論植物的「轉大人」,都是著眼在開始開花這件事。開花是非常明顯且重要的變化,尤其對一年生植物而言,開花也象徵著生命即將來到最後的階段。 但是,植物「轉大人」應該不會只有地上部位發生變化吧?地下部位呢?最近的研究發現,地下部位的確也跟著轉大人,而且轉得很有意思喔! 看文章

C4之異於C3者,唯DOF而已矣?

  高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要如何提升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好讓糧食得以增產呢?我們曾介紹過將藻類的蛋白核植入的方法,也提到過有些科學家想要把C3植物改成工作效率高一倍的C4植物。 要把C3改成C4,牽涉到「髓鞘細胞」,恐怕大不易喔!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可能比我們想得要簡單「一點點」! 看文章

黑暗中的植物如何調動所有資源去找光?

  綠豆芽。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植物能看見光,是因為有光受器。 不過,大部分的光受器,都是只在有光的時候有活性。 最近對CRY2(隱花色素)的研究發現,它在黑暗下也有活性喔! 看文章

移植「葉」明珠!如何在高等植物葉綠體中置入蛋白核(pyrenoid)?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要如何讓農作物可以提生產量?由蓋茲基金會資助了許多科學家們,試著要讓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提高。 或許你已經聽過將C3植物改為C4植物,不過,還有將藻類的蛋白核植入植物葉綠體的作法喔! 看文章

中藥方劑是怎麼「長大」的?從古籍研究看中藥方劑演變

  作者:ChatGPT 是否曾好奇,中藥的方劑如「四物湯」、「天王補心丹」等,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有研究團隊,找了899本上下兩千年的中醫古籍,收集了將近六萬個藥方,發現許多中藥方劑從簡單的兩三種中藥,到由多種中藥組成的方劑,其實是有跡可尋的喔! 看文章

馴化使「身體界線」消失

  棉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作物的馴化,讓它們發生了許多改變;但最近的研究發現,除了讓可吃的部位變大、多年生變為一年生、雌雄異株成為雌雄同株,其實還有更多變化! 看文章

尋找油菜的麒「磷」才子!

  油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植物最容易缺氮與磷,但是過度施肥卻會造成許多問題。如果能找到微生物來幫忙提升植物的吸收能力,就不用擔心了! 最近有科學家找到「內生菌」來幫忙,好處多多喔! 看文章

植物形成層的雙人舞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植物的莖裡面有維管束,分為木質部與韌皮部,幫植物運輸水分與養分。但是這些細胞會損壞、死亡,需要位於中間的形成層進行更新。 在分裂、分化之間,植物的形成層如何維持平衡呢? 看文章

野百合要自立自強才會有春天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之前曾經介紹過,馴化品系的棉花對病蟲害的反應比較溫和。最近的研究發現,為什麼馴化品系的植物對病蟲害反應不那麼劇烈,應該是因為基因的緣故~ 看文章

奈米施肥又環保又有效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傳統施肥常常需要施放大量,但是因為植物能吸收的有限,所以大部分都流失了。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奈米施肥,施放的量少、效果更好喔! 看文章

想吃又大又甜的番茄嗎?這可不是夢想!

  又大又紅的番茄卻不甜,怎麼回事呢?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現代番茄雖然個頭越來越大,但味道卻不如從前。原來,這是我們過去育種過程中一些「自作孽」的選擇造成的。比如,為了讓番茄看起來更漂亮,育種家選擇了能讓整顆番茄均勻變紅的基因,卻不小心降低了番茄累積糖分的能力。另外,果實變大的基因也會讓甜度降低,畢竟植物每天產生的養分是有限的,要麼養大個子,要麼存糖分。 但最近,科學家們找到了突破這個限制的方法!他們發現了兩個關鍵基因,這些基因會抑制番茄中負責製造糖分的酵素。當研究團隊把這兩個基因關掉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番茄的糖分含量提高了30%,但果實的大小卻幾乎沒有改變! 雖然這種改良番茄的種子數量會稍微減少一些,但對整體產量並沒有影響。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意味著,我們終於可以在不犧牲果實大小的情況下,讓番茄變得更甜美可口。 這個研究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對更美味番茄的期待,也展示了現代基因編輯技術如何幫助我們突破作物改良的瓶頸。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在市場上買到這種既大又甜的完美番茄了! 本篇 為付費文章,2024/11/15早上8-12之間可免費觀看。

植物的異種雜交成功術

  薺菜。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與動物相比,植物好像特別容易發生異種雜交?像麵包小麥、鳳梨釋迦,都是異種雜交的後代。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植物沒有生殖隔離喔! 看文章 (本文於11/14 早上8-12之間免費)

「枯黃而且空虛」的植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缺氮的高麗菜。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植物最容易缺乏的就是氮。缺氮的植物會枯黃還會提前衰老! 但是,為什麼會提前衰老呢? 看文章

家裡要擺什麼植物可以除掉空污?

  虎尾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新裝潢的房屋,總會有一種刺鼻的氣味;這是因為苯的緣故。 雖然空氣清淨機可以除掉苯,但是如果能利用植物,會更加環保喔! 看文章

可以「花開堪折直需折」嗎?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花謝總是令人感傷,不過花謝也可能象徵著許多方面的開始,不只是新生命!澳洲的研究團隊,利用紅鐘百合進行了一個三年的研究。 看文章

改良傳統農桿菌轉殖方法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製作轉殖作物,需要使用植物組織,而植物組織培養時,要經過幾個步驟,非常耗時。 最近有研究團隊發現,可以省略掉其中一個步驟,不僅大大提升成功率,還節省了不少時間喔! 看文章

為什麼豆科植物特別怕冷?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雖然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但是極端氣候也會造成特別冷的天氣。過去的研究發現,豆科植物特別容易受到寒害!究竟是為什麼呢? 看文章

皺皺種子的秘密:一段想像不到的基因互助故事

  大豆。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並不是所有皺皮種子都一樣!在豌豆中,種皮皺縮是因為澱粉合成出了問題,但在阿拉伯芥中的皺皮基因 WRINKLED1 ( WRI1 ),科學家發現它竟然是掌管油脂合成的重要開關。 這個發現引發了科學家的好奇:既然WRI1在阿拉伯芥中如此重要,那在我們重要的食用油來源大豆裡面呢?研究團隊在大豆中發現了幾個相似的 WRI1 基因,並深入研究其中最相似的兩個: WRI1-A 和 WRI1-B 。 更令人驚喜的是,科學家發現WRI1與另一個基因LEC1之間有著奇妙的「互相打氣」關係:當一個表現增加時,另一個也會跟著提升。就像兩個好朋友互相鼓勵一樣,它們攜手合作,一起調控了69個與油脂合成相關的基因,讓大豆能夠生產出更多的油脂,最終讓種子中的油脂含量高達20%。 這項研究不僅發現了植物油脂合成的神奇機制,也為未來改良油料作物開啟了新的可能。原來在小小的種子中,藏著如此精妙的分子對話! 要不要更深入了解這個讓種子變得皺皺的、又能指揮油脂合成的基因故事呢?​​​​​​​​​​​​​​​​ 看文章

笑問客從何處來?水生種子植物的隱花色素演化

  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身為最古老的植物光受器,隱花色素在水生種子植物中會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看文章

《李爾王》裡的食物:海茴香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海茴香原產於歐洲、非洲,從很久以前西方人就懂得吃它,連莎士比亞的《李爾王》都曾提過它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在利比亞海岸生長的海茴香的精油成分,發現與其他地方的大大不同喔! 看文章

關於細胞的發現,教科書寫錯啦!

  圖片翻拍自《Micrographia》 古騰堡計畫版本 提到細胞的發現,大家都記得那個關於虎克的故事:他觀察軟木塞,看到許多小方格,想到修道士的房間,所以命名為「細胞」(cell)。 但是,這個故事其實就只是故事而已!最近有科學家重新看了虎克的名著,發現虎克其實並不清楚自己看到了什麼! 看文章

根瘤裡竟然有NPC!它們在裡面幹嘛?

  濱海苜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根瘤裡,除了有根瘤菌與植物細胞,還會有什麼呢? 有!還有一些其他的細菌! 這些細菌在做什麼?不會真的是NPC吧? 我們來看一下 最近的研究

用AI抓食物摻假,好用嗎?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食物摻假一直都是大問題。消費者貪便宜、商人想賺錢,於是就... 隨著人工智慧出世,有人想要訓練AI來辨別食物摻假!好用嗎? 看文章

植物如何產生「銅牆鐵壁」?

  地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植物的次生細胞壁(secondary cell wall)對植物非常重要,因為次生細胞壁有木質素,提供植物很重要的支持。 次生細胞壁的合成,當然也受到基因調控。這個機制,在藻類與阿拉伯芥中,是被保存下來的。 那麼,在地錢呢? 看文章

三人行,方有我「失」焉

  高基氏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高基氏體對修飾蛋白質很重要。近年的研究,已經獨立出了所謂的「反高基氏體網路」(trans Golgi Network,TGN)。最近的研究,發現了對TGN很重要的植物基因! 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