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著花未?植物如何選擇開花時間 10月 30,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提早開花可以得到更多授粉者的注意力,但是提早開花也會遇到「倒春寒」,凍傷寶貴的花苞。 所以要不要「跑第一」呢?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見縫插針」的農桿菌 10月 28,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因為能將自己的DNA插入植物基因體,而成為重要工具「人」的農桿菌,幫助科學家們解答了不少植物的問題,不過,也有科學家想要了解這個工具「人」喔!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向日葵向日真的有好處嗎? 10月 23,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過去的研究發現,向日葵向日是為了能吸引更多昆蟲來授粉;不過那些研究都是在非自然環境下進行的。 最近有研究團隊在自然環境下測試,有了一些不太一樣的發現喔!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為什麼古茶樹泡的茶比較好喝? 10月 22, 2024 茶樹的嫩芽。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之前跑了一趟茶展,發現許多茶行都強調他們的茶來自於中國的古茶樹!到底古茶樹是不是真的比較讚呢?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人多就不擔心?北美一枝黃花的防禦反應 10月 21,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我們通常研究植物遇到病蟲害的反應,都是在實驗室裡進行。 但是,實驗室的環境與自然環境,其實有很大的區別!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茶的大葉種、小葉種,到底有什麼差別? 10月 20,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身為世界上最多人喝的飲料,茶有許多品系,不過都可以被歸類到「大葉種」與「小葉種」兩大類。 但是,除了葉子的大小,這兩大品系還有什麼差別呢?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狐尾草屬植物的C4之路 10月 19, 2024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C4植物被認為是演化上最晚出現的代謝形式,許多科學家對於C4代謝到底怎麼出現的,非常感興趣。 原生於澳洲的狐尾草屬植物,屬之下有C3也有C4植物,因此就成了科學家非常感興趣的研究對象!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如何讓古老的種子發芽? 10月 18, 2024 圖片來源:期刊 在考古現場發現沒看過的種子,會不會想要發發看呢?但是,這種子可能已經被埋了上千年,萬一不發怎麼辦?所以當然要非常小心啦! 最近有個研究團隊,成功的將一顆在考古遺址發現的種子給種出來了!讓我們看看他們怎麼種的!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病菌是不是真的比較喜歡感染葉子的下表面? 10月 17,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是否曾注意過,當植物被微生物感染的時候,常常都出現在葉子的下表面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葉片的上表皮真的比較「厲害」喔!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多毛的棉花比較健康? 10月 16, 2024 植物的葉毛。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葉毛(trichome)有很多種,有些的主要功能是阻止害蟲入侵。最近對棉花葉毛的研究發現,棉花的葉毛還真的超厲害!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成熟的梅子有女人味? 10月 14,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植物的果實成熟時,會釋放出不一樣的氣味,來吸引傳播果實的動物。 但是,成熟的梅子發出的氣味,竟然被說是「女人味」?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如何培育出更甜的蘋果(apple)? 10月 13, 2024 金冠蘋果。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據說蘋果之所以讓人覺得爽口,是因為蘋果含有高量的果糖的緣故。 最近有研究發現,經由改變蘋果的基因,可以提升蘋果的果糖含量喔!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大王花(Rafflesia)的秘密 10月 12, 2024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全世界的大王花(Rafflesia)都在東南亞,但是有六成瀕危!所以真的要用心保護它們! 但是,我們對大王花夠了解嗎?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氣孔的困境 10月 11, 2024 圖片作者:ChatGPT 對植物來說,要開氣孔還是關氣孔,有時候真的是兩難! 不開氣孔,無法取得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 開氣孔,水分就源源不絕地跑掉,會有失水的危險。 怎麼辦呢? 閱讀完整內容
斑斕多姿vs素面朝天:植物的海拔生存策略 10月 10, 2024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植物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陽光; 但是,過多的陽光,也會導致曬傷! 為了防止曬傷,植物也會有一些因應策略。除了共通的因應策略,個別的植物還會有一些小撇步!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芥子油炸彈也不是都有效! 10月 09,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吃過「哇沙米」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它的「衝」味,這是因為硫代葡萄糖苷的緣故。植物合成它,來趕走害蟲。 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也不是每一種硫代葡萄糖苷都能讓害蟲退避三舍喔!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超越氣孔:植物神奇的內部調濕系統 10月 08,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過去討論植物的蒸散作用時,總是認為葉片內部(稱為葉室)的蒸氣壓是永遠飽和的。可是最近的研究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喔!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農田裡的塑膠風暴:微塑膠顆粒如何打亂自然界的平衡 10月 07,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塑膠,這不屬於自然界的化合物,已經遍佈全球了。 經過風化、浪花拍打後,塑膠漸漸破碎,成了「微塑膠」。 許多研究已經發現,微塑膠對人類、動物都有害;對植物也是壞處很多。 最近的研究發現,昆蟲也受到微塑膠的危害!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尋找隱密的基因「暗號」 10月 06, 2024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BRI1是植物的類固醇受器,之前的研究發現,BRI1有一個很特別的功能...它會以極微量的方式表現在一些組織裡。 這讓科學家很好奇,它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植物的「分子眼睛」:揭密光敏素B如何讓植物看見陽光 10月 05, 2024 圖片來源:期刊 植物的光受器,就像植物的眼睛,讓植物可以看到光! 但是,植物有許多光受器,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呢?對阿拉伯芥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光敏素B了。 最近有研究團隊,以冷凍電顯來觀察光敏素B如何進入活化態、如何在活化以後與下游的分子互動,很有趣喔!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種子要如何「當春乃發生」呢? 10月 02, 2024 圖片作者:ChatGPT 聽過種子會「二次休眠」嗎?種子遇到不適合的環境時,會重回休眠狀態! 由於休眠影響農作物產量,最近的研究,特別關注農作物休眠~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
從異鄉客到本地明星:桃子的「桃王」之路 10月 01, 202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源自中國的桃子,一路傳播到歐洲後,又跟著歐洲人到美洲! 過去科學家們認為,桃子是被歐洲人帶到美洲後,到處自行散播的! 但是,有些科學家覺得沒那麼簡單,而且他們也提出了證據喔! 看文章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