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農業資訊】稻米

  台灣水稻種植面積與產量。圖片作者:老葉 水稻( Oryza sativa )是我們的主食之一,而且在二戰以前,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主食。 台灣人本來是吃秈稻(在來米)的,因為日本的影響,讓台灣人開始種稉稻(蓬萊米)! 要不要猜一下,台灣最大的稻米產地在哪裡呢? 看文章
最近的文章

氣栓(embolism)也能修?小小雜草顛覆植物水分運輸認知

圖片取自: A Review on the Physiology of Drought with respect to Tylosis and Embolism Formation in Cotton 當植物遭遇乾旱時,它用來運輸水分的導管內可能形成氣泡,也就是「氣栓(embolism)」,這會導致水柱斷裂,使導管功能喪失無法運輸水分。 但是,如果恢復水分的供給(一場及時雨),許多植物又會恢復生機...所以,植物的導管有辦法在氣栓形成後又自行修復嗎? 看文章  

卡氏帶對豆科植物的固氮共生超重要!

  卡氏帶。By SvladCjelli - Own work, CC BY-SA 3.0,  大家應該都聽過植物的根部有「卡氏帶」(Casparian strip)吧? 過去認為,卡氏帶可以管制水分流入維管束,2017年的研究也發現,不能形成卡氏帶的植物,在運輸養分上出現問題。 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卡氏帶不但影響養分運輸,還影響根瘤形成! 來看看吧 !

病原菌的秘密武器:條鏽病如何「劫持」小麥免疫系統?

  小麥條銹病。 Domaine public ,  小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但它有許多病害。其中,條銹病是一種會在小麥葉片上形成黃色條狀病斑的病害,導致作物大幅減產。全球每年因條銹病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 40 至 50 億美元,對糧食安全構成嚴重挑戰。 這麼可怕的病菌,但是我們對它如何致病仍不十分清楚,不過,最近有了突破! 看文章

「偏愛」還是「自討苦吃」?——蜘蛛蟎與植物的相愛相殺

  蜘蛛蟎。By Gilles San Martin from Namur, Belgium   想像每次你吃了某種食物,比如說花生或是仙草,但每次吃完都會讓你的免疫系統變得更敏感,甚至讓身體對它產生更激烈的反應——你會怎麼辦?繼續吃,還是換一種食物?   我們應該就是從此不碰它,但是,發生在蜘蛛蟎和它的「最愛」——菜豆之間的事,卻並不是這樣! 看文章

意外的媒人:當動物無心插柳成為植物的授粉助手

  圖片作者:ChatGPT 在自然界中,植物如何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延續呢?傳統上,我們熟悉的授粉方式包括風媒、水媒和動物媒介授粉。風媒植物透過風力將花粉傳播,而動物授粉則仰賴昆蟲、鳥類、蝙蝠等動物訪花,攜帶花粉從一朵花移動到另一朵花。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許多動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默默成為植物的「意外媒人」! 看文章

藍光與澱粉的秘密:向光素如何調控衣藻的能量儲存?

  衣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光線影響著各種生物的生長與發育。植物會向陽生長,某些動物的行為也會隨著日照改變。但你可能不知道,衣藻也能感受光的變化,並調整自身的能量儲存方式!科學家最近發現,一種稱為「向光素」(Phototropin, PHOT) 的藍光受器會影響衣藻儲存澱粉的能力喔! 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