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颱風(typhoon)來襲:破壞與生機,揭秘颱風對樹木的雙面影響

 

圖片作者:ChatGPT

颱風要來了!每次颱風來,總會聽到樹倒猢猻散(誤)的新聞,如:

2023/10/5「小犬颱風撲台新北三峽區長達200公尺路樹遭強風吹倒」
2023/9/11 「颱風海葵/台東樹倒逾2千公噸公路局擬改種耐風本土種」
2022/9/3 「高雄8級強風!一天吹倒6路樹砸到整排車」(這僅是颱風外圍環流)
2021/10/11 「受圓規颱風影響路樹遭強風吹倒」

查閱文獻發現,颱風/颶風對樹木會造成各種影響。它們可能會造成樹木損壞,包括拔掉、斷裂和彎曲,從而導致樹木死亡。但是,有些樹能夠從傷害中恢復並重生。颱風/颶風也會影響樹木的生長和氣勢。在某些情況下,在颱風/颶風中生存的樹木的平均直徑增長大於它們在颱風前的生長速度 [1]。颱風/颶風可以增加嚴重受損的森林區域中的樹木多樣性,並改變耐陰影和不耐陰影物種的相對豐富性。它們還可以影響受損森林的繼承軌跡,導致物種組成的變化 [2]。此外,颱風/颶風可以改變物種組成並改變森林結構,可能影響整個森林社區的營養關係和功能 [3]。樹木對颱風/颶風傷害的敏感性顯示不同物種之間的耐風和耐乾性之間存在的差異 [4]。此外,颱風/颶風與海平面上升等其他因素結合,甚至能導致沿岸松樹林的滅亡 [5]。

由此可知,颱風對樹木的損害有多大。但是,颱風真的對樹木只有負面的影響嗎?最近一個由美國農業部進行的研究發現[6],颱風對樹木的影響,也不完全是負面的。

他們以長葉松(Pinus palustris)種子生產作為指標,研究颱風對樹木的影響。研究分析了長達64年(1958–2022)的數據,發現在颱風來襲後一至兩年內,松果產量顯著增加。在颱風來襲後的第一年,松果增加了31%;第二年,松果增加了71%。

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颱風帶來的降雨和輕度風力造成的樹冠密度減少。然而,如果颱風來襲後還是颳大風 (大風的標準是每秒25公尺,相當於90公里每小時。根據薩福-辛普森風暴等級,這個風速大致相當於12級風),就沒有效果了。

這是首次證實颱風直接影響樹木繁殖,暗示這可能是影響熱帶風暴易發地區樹木大量結果的一個未知環境因素。

我也想到2005年花蓮一連三個強烈颱風,結果我辛苦種了幾年的楓香就這樣陣亡了...

參考文獻:

[1]Guadalupe, Williams-Linera., Claudia, Alvarez-Aquino., Javier, Tolome. (2021). Tree damage, growth and phenology after a hurricane in a tropical dry forest in Veracruz. doi: 10.29298/RMCF.V12I67.858

[2]Weimin, Xi., Weimin, Xi., Robert, K., Peet., Michael, T., Lee., Dean, L., Urban. (2019). Hurricane disturbances, tree diversity, and succession in North Carolina Piedmont forests, US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doi: 10.1007/S11676-018-0813-4

[3]Seth, W., Bigelow., Christopher, E., Looney., Christopher, E., Looney., Jeffery, B., Cannon. (2021). Hurricane effects on climate-adaptive silviculture treatments to longleaf pine woodland in southwestern Georgia, USA. Forestr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doi: 10.1093/FORESTRY/CPAA042

[4]Chris, M., Smith-Martin., Robert, Muscarella., Roi, Ankori‐Karlinsky., Sylvain, Delzon., Samuel, L., Farrar., Melissa, Salva‐Sauri., Jill, Thompson., Jess, K., Zimmerman., María, Uriarte. (2022). Hurricanes increase tropical forest vulnerability to drought.. New Phytologist, doi: 10.1111/nph.18175

[5]Michael, S., Ross., Danielle, E., Ogurcak., Susana, L., Stoffella., Jay, P., Sah., Javiera, I., Hernandez., Hugh, E., Willoughby. (2020). Hurricanes, Storm Surge, and Pine Forest Decline on a Low Limestone Island. Estuaries and Coasts, doi: 10.1007/S12237-019-00624-Z

[6]Cannon JB, Rutledge BT, Puhlick JJ, Willis JL, Brockway DG. Tropical cyclone winds and precipitation stimulate cone production in the masting species longleaf pine (Pinus palustris). New Phytol. 2023 Nov 27. doi: 10.1111/nph.1938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00931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怎麼辦到的?變形藤(Boquila trifoliolata)模仿塑膠植物

  左:原來的葉片。右:模仿的葉片。圖片來源: 期刊 之前我們提到過一種奇妙的植物「變形藤」( Boquila trifoliolata ),它原產於南美洲智利中、南部與阿根廷。在2014年就被發現它 為了減少自己被吃 ,發展出奇妙的變形能力:爬到誰身上就長得像誰。 後來在2021年 發現 ,它不只是形狀學得像,連人家身上一大半的細菌都搬過來了。這就奇妙了。 為什麼「變形藤」能夠學得這麼像呢?是寄主植物釋放了揮發性化合物?還是寄主植物跟它進行了基因的交換?還是它真的能「看」? 研究團隊這次用了塑膠植物給它模仿。塑膠植物沒有基因、也不會釋放揮發性化合物,這樣就可以排除前兩個因素了。 結果「變形藤」還是學得維妙維肖,而且,一個月以後,它還學得更像。 難道它真的會「看」嗎?只能說這棵藤本植物真是太奇妙了。 參考文獻: White J, Yamashita F. Boquila trifoliolata mimics leaves of an artificial plastic host plant. Plant Signal Behav. 2022 Dec 31;17(1):1977530. doi: 10.1080/15592324.2021.1977530. Epub 2021 Sep 21. PMID: 34545774; PMCID: PMC8903786.

植物界的變色龍Boquila trifoliolata如何模仿?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信不信植物界也有變色龍?原產於南美洲智利中、南部與阿根廷的藤本植物 Boquila trifoliolata 在攀爬到其他樹上時,葉片的形狀會從原本的長鈍橢圓形三出複葉改變為宿主植物的形狀;甚至當它從一種植物攀爬到另一種植物時,葉片的型態也會跟著改變。 過去的研究發現, Boquila trifoliolata 之所以做這樣的改變,可能是因為 可以讓它避免被吃 。但是到底「變色龍藤」是怎麼「看」到它攀爬上去的植物長什麼樣子呢? 最近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上的研究發現,「變色龍藤」可能是從「宿主」的菌群(microbiota)得到資料。研究團隊收集了「變色龍藤」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R)、沒有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T),以及「宿主」的菌群(RS)。結果發現,沒有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T)與「宿主」的菌群(RS)之間只有共享了79個獨特的OTU(操作分類單元,可能代表細菌的屬或種),但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R)與「宿主」的菌群(RS)之間卻共享了255個獨特的OTU!更有趣的是,沒有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T)與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R)間也只共享了33個OTU。 這個結果顯示了,「變色龍藤」能模仿「宿主」的型態,與它們之間共享的菌群高度相關。但是究竟「變色龍藤」是如何從這些菌群得到資料?這就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了。 參考文獻: Gianoli, E., González-Teuber, M., Vilo, C. et al. Endo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leaf mimicry in the vine Boquila trifoliolata. Sci Rep 11, 22673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02229-8

關於蕃薯,你知道你吃的是什麼品種嗎?

蕃薯( Ipomoea batatas )從臺灣人的主食、轉變為副食、又轉變為飼料,最後在養生的風潮下,再度躍上餐桌,成為美食,可有人關心過,我們吃的蕃薯是什麼品種嗎? 圖片來源: 農委會 上面這張照片裡的蕃薯,中間的TN57與TN66,就是台農57號與台農66號,是臺灣最受歡迎的兩種蕃薯喔! 台農57號在1955年由嘉義農試分所將日治時代培育出的台農27號與南瑞苕種(Nancy hall)雜交育成。它黃皮黃肉,目前還是全臺灣產量最大的蕃薯。口感鬆軟,適合烤、煮食或製作薯條。主要產地在雲林、台南、高雄。適合在四~十月間種植。台農57號還曾經隨著農技團飄洋過海到史瓦濟蘭去,協助他們解決糧食問題呢! 至於台農66號呢,就是所謂的紅心蕃薯啦!台農66號是1975年也是由嘉義農試分所選出,1982年正式命名。它是目前栽植最普遍的食用紅肉番薯。在臺灣,幾乎全年皆可栽種,秋冬作五個月可收穫,春夏作四個月就可以收穫囉! 最右邊的台農73號,就是現在所謂的「芋仔蕃薯」啦!它是在1990年以台農62號(♂)x清水紫心(♀)雜交後,在2002年選拔出優良子代CYY90-C17,並於2007年正式命名。由於肉色為深紫色,所以得到「芋仔蕃薯」的暱稱。本品種富含cyanidin 及peonidin 等花青素,具抗氧化功用。 至於常吃的蕃薯葉,則是以桃園2號與台農71號為主,這兩種葉菜蕃薯都不用撕皮就可以直接煮來吃,而且莖葉不易倒伏,方便農民採收喔! 如果您愛吃的是蕃薯的加工食品,如蕃薯餅、蜜蕃薯、蕃薯酥,其實他們大多也是用台農57號與66號來加工的喔! 參考文獻: 蔡承豪、楊韻平。2004。臺灣蕃薯文化誌。貓頭鷹出版。 行政院農委會。 甘藷主題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