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利用植物分布圖。圖片來源:Science |
我們的日常生活少不了植物。全球各地的人們利用的植物可說是五花八門,最近的一項大型研究探討了人類所利用植物的全球分布情況,以及這些植物的多樣性和特有性(endemism)熱點與更廣泛的植物多樣性模式和保護區域之間的重疊情況。研究涉及35687種被人類利用的植物種類,包括食品、藥品、材料等10種用途類別:
1. 人類食物(包括飲料和添加劑)
2. 脊椎動物食物(例如牧草和飼料)
3. 無脊椎動物食物(例如供蜜蜂或蠶食用的植物)
4. 材料(例如木材、纖維)
5. 燃料(例如木炭、酒精)
6. 社會用途(例如麻醉品、儀式、宗教用途)
7. 毒品(對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均有效)
8. 藥物(用於人類和獸醫)
9. 環境用途(例如間作、防風林、觀賞植物)
10. 基因來源(例如作物野生親緣)
研究結果顯示,被人類利用的植物多樣性與總體植物多樣性一致,支持了同時保護物種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的貢獻的潛力。然而,這些植物的多樣性在現有的保護區域內普遍未受到充分的保護。
研究團隊發現,中美洲、非洲之角和南亞的原住民土地擁有不成比例的被利用植物多樣性,但這些地區的保護區域與被利用物種的豐富度呈負相關。因此,研究團隊強調了保護包含大量被利用植物和傳統知識的區域的重要性,並將其作為實施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優先事項。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對植物利用的地理模式進行了細分,所有10個用途類別的被利用植物物種豐富度的緯度變化都大致一致,均在熱帶地區較高,隨著緯度的升高逐漸下降。
研究提出了關於保護地區的重要見解。儘管目前保護地區佔地球陸地面積的約17%,但它們只保護了一小部分植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研究顯示,擁有大型保護區網絡的地區並不比非保護區域擁有更多或更獨特的被利用植物物種。因此,研究強調了在未來基於區域的保護規劃中考慮植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的貢獻的迫切需要,特別是在實施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4(旨在到2030年保護全球30%的陸地面積)時。
總之,這篇論文顯示了人類利用植物的全球分布模式,強調了保護這些物種及其生物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並指出當前保護區域在保護這些物種方面的不足。這對於制定有效的保護策略和實現永續發展目標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S. Pironon et al.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plants used by humans. Science 383, 293-297(2024). DOI:10.1126/science.adg8028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