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2的文章

水稻增產四成以上不是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隨著地球上人口增加、耕地卻無法擴展,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升作物的產量就成為重要的課題了。也有許多團隊努力地朝著這方面去進行研究,但能增加的產量大約都只在一、兩成。 最近由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卻有了驚人的進展!研究團隊在水稻中發現了一個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OsDREB1C ,當它高度表現時,可使水稻增產41.3%到68.3%。 這麼厲害的轉錄因子是怎麼發現的?研究團隊比較了水稻與玉米的轉錄體(transcriptome)與代謝體(metabolome),找到了118個轉錄因子可能與調節C4光合作用有關。 為什麼要找跟調節C4光合作用有關的基因?過去的研究已經證明,C4光合作用的確比C3光合作用要有效率得多,但是主要的穀類作物除了玉米以外都是C3作物。想把C3作物改造成C4作物並非易事,因此研究人員想要找到影響C4作物產量的基因。 從這118個基因中,研究團隊找到了 OsDREB1C 。這個轉錄因子屬於AP2/ERF家族,在受光照射或低氮環境中表現量會上升。研究團隊在細胞質與細胞核中都可以看到它,實驗也發現它的確可以與DNA結合並影響基因的表達。 哪些基因的表達受到它的影響呢?研究團隊發現,最主要受影響的基因有五個,其中一個是直接與光合作用的效率有關( OsRBCS3 ),另外三個則與氮的運輸、吸收有關( OsNR2 、 OsNRT2.4 、 OsNRT1.1B ),最後一個則與開花時間有關( OsFTL1 )。 實驗的結果發現, OsDREB1C 會透過與 OsRBCS3 的啟動子(promoter)以及其他四個基因的外顯子(exon)的序列結合,讓這五個基因的表現量上升。測試發現,高度表現 OsDREB1C 的水稻,不僅每個小穗的穀粒數目增加、穀粒也變大。高度表現 OsDREB1C 的水稻其光合作用效率上升,氮的利用效率也顯著提升,而且開花時間也提早了13到19天。 研究團隊從2018-2021年在中國的北方、東南方與南方進行田間試驗,結果發現高度表現 OsDREB1C 的水稻,其產量至少提升了四成,甚至可達近七成。這是非常驚人的產量增加,過去任何研究都無法達其項背。更棒的是,研究團隊在小麥中也發現了同源基因,而高度表達同源基因的小麥,也可有兩成左右的增產。 雖然是基改,但如果能在

土沈香(Aquilaria sinensis)的種子如何靠昆蟲快速散播

  土沈香的果實。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土沈香( Aquilaria sinensis )原生於中國,是沈香屬的喬木。其樹脂帶有香氣,被製成名貴的香料。因為遭到任意砍伐,目前是中國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明令禁止砍伐,但仍有人為利益而盜伐。 沈香的種子極易失去活性,成熟後果實會開裂,這使得種子逐漸乾燥,而乾燥後的種子就不能發芽了。這個現象讓科學家感到非常好奇,在自然界的沈香,是如何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讓種子找到合適的地點呢?最近一項研究解開了這個謎題。 研究團隊發現,在沈香果實成熟後,裂開的果實便會散發小分子的醛、酮、醇與酸。這些小分子大約介於五到九個碳,會吸引三種胡蜂屬( Vespa )的昆蟲。 這三種胡蜂會把果肉吃掉,但不能消化的種子就會被到處亂丟。平均散播的距離大約是166公尺。只要種子被丟在潮濕的地區--這是沈香種子喜歡的環境--種子就有機會可以發芽,長成大樹。 研究團隊分析了這些小分子揮發性化合物,發現很多都與植物受傷時會分泌的揮發性化合物很像。通常植物只有在被啃咬時才會分泌這些化合物,也就是說,有這些化合物的存在象徵著這裡可能有吃草的昆蟲,對於肉食的胡蜂們當然是很好的資訊,於是牠們就飛過來了。到了以後卻沒有蟲而只有土沈香的果實,對胡蜂來說可能是「沒魚蝦也好」吧!於是牠們就在無意中幫土沈香給散播種子了。 參考文獻: Current Biology.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0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