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主身上形成網狀構造的菟絲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寄生行為在被子植物中獨立進化了至少十二次。菟絲子屬(Cuscuta)是旋花科中唯一的寄生成員,有大約200種,分佈全球。這些寄生植物通過一種專門的器官(吸器)滲透寄主組織,從而攝取水分、無機鹽和有機化合物。
菟絲子屬的植物,包括菟絲子(Cuscuta campestris),通常被認為具有寬泛的宿主範圍,而非特定的宿主專一性。菟絲子是一種強制性寄生植物,能夠寄生於多種不同的宿主植物上。
但是,菟絲子在不同的宿主植物上,是否會根據宿主的反應而有不同的反應呢?最近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有趣的資訊。
研究團隊對於菟絲子與兩種番茄屬植物 (Solanum pennellii 和 Solanum lycopersicum) 的互動進行了轉錄組分析以及細胞壁組成變化的分析。
研究團隊發現,兩種番茄屬植物 (S. pennellii 和 S. lycopersicum) 中,對菟絲子攻擊的反應有顯著差異。研究發現,S. lycopersicum 對菟絲子的入侵作出了防禦反應。在S. lycopersicum 中,寄生感染觸發了細胞壁組成的變化,尤其是與木質素和次生代謝相關的基因表達增加。
研究團隊發現S. lycopersicum 對菟絲子的入侵作出明顯的防禦反應,包括超敏反應和細胞壁組成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S. lycopersicum 的基因表達中,細胞週期和細胞骨架組織的相關基因大量下調,顯示宿主在生物合成過程中減少,轉而維持穩態。而與此同時,某些基因(例如與蛋白激酶和G-lectin家族相關的基因)在S. lycopersicum 中被上調,這可能與抵抗菟絲子入侵有關。
另外,在S. lycopersicum 中,菟絲子感染觸發細胞壁組成的改變,尤其是與laccases (AA1) 和 peroxidases (AA2) 相關的基因,在感染初期或後期階段被誘導表達。這些酶可能有助於被攻擊植物組織中木質素和角質的沉積。
研究團隊還發現,在與菟絲子接觸的宿主植物中,甘露聚醣的含量有所增加,這可能是宿主植物對菟絲子攻擊的一種防禦反應。
而從菟絲子這一邊觀察,研究團隊也發現,菟絲子在接觸不同宿主時,其基因表達也有所不同。特別是,在與S. lycopersicum 相互作用時,某些基因的表達比在S. pennellii 中更強烈。另外,菟絲子能夠偵測並對寄主細胞壁中的甘露聚醣進行反應,調整相應的細胞壁降解酶基因的表現。
研究團隊發現,菟絲子在與栽培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相互作用時,會誘導特定的細胞壁降解酶基因,特別是內切β-1,4-甘露聚醣酶(endo-β-1,4-mannanases)的基因。這些基因在菟絲子感染S. lycopersicum的初期階段被強烈而早期地誘導表達。甘露聚醣作為細胞壁的結構組件,同時也是儲存分子,菟絲子通過調節這些降解酶的表達,能夠更有效地侵入和利用宿主植物的資源。
過去認為菟絲子依賴於一種針對所有寄主的共同弱點的感染策略來「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這個研究推翻了這個論點,顯示了一個成功的寄生生物,不一定就是一招半式闖天下,有可能如菟絲子般,對每個宿主發展出不同的策略。
參考文獻:
Thomas Bawin, Alena Didriksen, Corine Faehn, Stian Olsen, Iben Sørensen, Jocelyn K C Rose, Kirsten Krause, Cuscuta campestris fine-tunes gene expression during haustoriogenesis as an adaptation to different hosts, Plant Physiology, Volume 194, Issue 1, January 2024, Pages 258–273, 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d50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