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EMBO Reports |
被子植物演化出了「雙重受精」,使它得以稱霸地球。目前認為,被子植物應該是在侏羅紀和下白堊紀期間出現。雙重受精牽涉到兩個精細胞要分別與卵和中央細胞融合。然而,演化使精細胞失去了運動能力,需要藉助花粉管將其送到深埋在雌蕊基部的胚珠,才能完成植生大事。
過去的研究結果讓我們知道,植物跟動物一樣,不會出現所謂的多重受精的狀況。但是,到底受精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如果有多個花粉管朝向一個胚珠前進時,植物如何防止多重受精(polyspermy)的發生,仍然未知。
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雙光子活體成像」(two-photon live imaging)的技術,可以針對單個花粉管進行即時影像分析。
首先,要先確認是不是真的會有多個花粉管對到一個胚珠的狀況。研究團隊觀察到野生種Col-0的阿拉伯芥每朵花有46.8±3.3個胚珠,而授粉後18小時每朵花的花粉管數量為70±3.6。也就是說,多個花粉管對到一個胚珠的狀況的確會發生。
那麼,植物是否也有阻斷多重受精的機制呢?
研究團隊找了gcs1、fer、lre、maa1、maa3和myb98的突變株來觀察。這些基因過去已經知道與植物的受精有關。結果發現,在fer突變株中,出現了多管(polytubey)--多根花粉管進入單個胚珠--的現象,顯示這個基因對於防止多管是最重要的。另外,lre也非常重要。另外還有ANJ與HERK1,他們與FER共同組成了一個受體樣激酶複合體,在協同細胞中表現。
另外,研究團隊也發現,在花粉萌發初期,協同細胞會釋放被稱為LUREs的小分子肽,用來吸引花粉管朝胚珠生長;但是當第一根花粉管到達胚珠時,FER受體就會送出信號,讓協同細胞釋出硝酸鹽,使LUREs對花粉管的吸引力下降,防止多個花粉管進入同一個胚珠。
研究團隊認為,植物應該還有其他的排斥信號來協助阻止多管受精,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找到詳細的機制。
所以,植物與動物一樣,也有特別的機制阻止多管受精!
參考文獻:
Yoko Mizuta, Daigo Sakakibara, Shiori Nagahara, Ikuma Kaneshiro, Takuya T Nagae, Daisuke Kurihara, Tetsuya Higashiyama. Deep imaging reveals dynamics and signaling in one-to-one pollen tube guidance. EMBO Reports, 2024; DOI: 10.1038/s44319-024-00151-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