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赤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種樹不比種花。種花可以「一日看三回」,可以每天幫它澆水、施肥,種樹,尤其是造林,施肥或許還辦得到,澆水就比較為難了。
所以,種樹造林一定要慎選地點與樹種,免得一番功夫全部白費。
但是,在氣候變遷正在發生的此時此刻,過去的經驗可能完全派不上用場。還好,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可以用先進的科技收集更多的數據。
最近的一個研究,就是使用了所謂的航空雷射掃描(ALS,Airborne Laser Scanning)來進行,以10 m x 10 m的方格來掃描,取得數據。
研究團隊選取了位於瑞典北部的Krycklan Catchment,一處總面積68平方公里的人工林地。
除了用航空雷射掃描,他們也在田間進行實地調查,包括樹木測量和土壤樣品分析。他們根據地景位置和植被分布模式,對樹木生長地的土壤進行了分類,這些分類反映了不同的土壤水分條件。
除此之外,他們還收集了如深度水指數(Depth to Water index, DTW)和地形濕度指數(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TWI)等地形指數(Terrain Indices),來模擬土壤水分條件。
這個區域的森林覆蓋率為87%,主要由三種樹種組成:歐洲赤松(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佔63%;挪威雲杉(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佔26%;還有散佈在前兩者之間的白樺 (Betula pendula) 和毛白樺 (Betula pubescens)。
歐洲赤松偏好排水良好的沙質或砂質土壤。它能耐旱且對排水不良的土壤比較敏感;挪威雲杉對潮濕的條件有更好的耐受性,但仍然偏好排水良好的土壤;兩種白樺則比較能夠適應多樣的生長條件,包括潮濕土壤。
總體來說,這些樹種通常更適合於中等到稍潮濕的土壤條件,並且排水狀況良好是它們健康生長的重要條件。極端的潮濕或水淹條件都可能對它們造成壓力,降低生長速率和生產力。
研究團隊在2015與2019年做了兩次調查,結果發現,中等水分條件的區域顯示出最高的林木生產潛力;而當土壤水分增加時,樹木生長明顯的下降。
考慮到這些樹種並不特別耐濕,這樣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不過,從2015到2019,中間當然發生了很多事件,只用這兩個時間點的數據來推論,個人覺得好像有點武斷。但是,透過使用航空雷射掃描等先進科技,可以一次收集許多數據,與實地田間測量的數據進行對照,對於森林管理來說,應該也是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Larson, J., Vigren, C., Wallerman, J. et al. Tree growth potential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across a heterogeneous boreal forest landscape. Sci Rep 14, 10611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61098-z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