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在人類歷史上,小麥一直是糧食生產的重要作物。從一萬兩千年前被首次馴化,到現在全球廣泛栽培的高產品種,小麥的旅程豐富且引人入勝。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了小麥在現代育種過程中的變化,研究團隊對355種小麥品種進行了全基因組定序。這項大規模的研究不僅涵蓋了175種現代栽培品種,還包括180種不同的土著品種,來自14個國家。
這項研究的發現顯示,相比於古老的土著品種,現代小麥品種的基因多樣性下降。這一變化可能是由於現代育種技術的使用,旨在改善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研究者利用先進的基因體學技術,對這些小麥品種進行了深入分析,識別出與小麥重要農藝性狀相關的207個基因位點。
這些性狀包括植株高度、開花時間、穗長度等,這些都是影響小麥產量和適應性的關鍵因素。有趣的是,研究發現許多有益的基因變異在現代栽培品種中更為常見,如「Reduced height-2 (Rht2)」、「FRIZZY PANICLE (WFZP)」和「PHOTOPERIOD 1 (PPD1)」。這些基因與小麥的特定性狀有關,例如植株高度、穗型和開花時間。這顯示育種過程已經成功地增加了這些有益基因版本出現的頻率。
此外,研究還發現,在中國和美國的小麥育種中,雖然目標相似,但所選擇的基因有所不同。這反映了不同地區育種策略的差異,以及對不同環境條件的適應性。
具體而言,有些基因在中國和美國兩國的育種計劃中都被選擇了,這些包括控制生長和發育的六個已知基因:Vrn2、TaFT3-1、TaFT4-1、TaGRP-2、TaVRT-2和TaAGL12。
另外,在中國PPD1(光週期基因)和Vrn3(凍害基因)被選擇。在美國,MADS-box基因TaSEP3-A1被選擇。
TaGW8-7B基因的不同同源等位基因在不同國家被選擇,TaGW8-7D在中國被選擇,而TaGW8-7A在美國被選擇。TaGW8基因與小麥的穀粒大小(也就是產量)有關。
在所選擇的基因區域中,有5428個基因在中國和美國的育種計劃中都被選擇,顯示了兩國間共享的育種目標。這些基因與植物架構、生長期、澱粉合成、對葉病的抵抗力和最終產品質量等方面有關。
這項研究不僅顯示了小麥基因組的演化過程,也為未來的小麥育種提供了寶貴的資訊。了解這些基因變化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選擇和培育適應各種環境條件的小麥品種,從而提高產量和質量,並確保全球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Niu J, Ma S, Zheng S, Zhang C, Lu Y, Si Y, Tian S, Shi X, Liu X, Naeem MK, Sun H, Hu Y, Wu H, Cui Y, Chen C, Long W, Zhang Y, Gu M, Cui M, Lu Q, Zhou W, Peng J, Akhunov E, He F, Zhao S, Ling HQ.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diverse wheat accessions uncovers genetic changes during modern breeding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Plant Cell. 2023 Nov 30;35(12):4199-4216. doi: 10.1093/plcell/koad229. PMID: 3764753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