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提到改變植物的染色體,99.99999%的人都會想到農桿菌(Agrobacterium)吧?奇妙的是,這篇由Holger Puchta與Andreas Houben撰寫,標題為《植物染色體工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章詳細討論了植物染色體工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卻一點都沒有討論到農桿菌。我們就來看看吧!
植物染色體工程的早期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這一時期,隨著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技術的快速進步,科學家開始嘗試在植物中進行更複雜的基因操作,包括對染色體結構的改變。
1980年代末,隨著基因槍和農桿菌技術的發展,植物基因轉化變得可行。這些技術使得外來基因能夠被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組中,為植物染色體工程奠定了基礎。
1990年代,隨著對植物基因組結構和功能更深入的理解,特別是對著絲點和端粒等關鍵染色體結構的認識,植物染色體工程開始朝著更加精細和目標導向的方向發展。在這一時期,科學家開始探索創建人工染色體和特定染色體區域的改造,例如利用著絲點特異性序列或組蛋白變體來改變染色體的行為。
植物微染色體工程
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創建植物微染色體的方法,這些微染色體包含了必要的遺傳元素,如端粒、複製起始點和著絲點,但含有很少的其他遺傳信息。這些微染色體可用於植物生物技術中,將多個基因堆疊於一個獨立的遺傳載體。
微染色體(minichromosomes)是指在細胞核中存在的小型染色體,它們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染色體結構,如端粒、複製起始點和著絲點,但與普通染色體相比,它們含有較少的遺傳信息。在植物染色體工程中,微染色體被視為有價值的工具,因為它們可以作為獨立的遺傳載體,用於攜帶和表達外源基因。
微染色體的主要優勢是:
1. 高度可控的基因表達:由於它們是獨立的遺傳單位,因此可以在不干擾植物原有遺傳結構的情況下,精確控制所攜帶基因的表達。
2. 多基因堆疊:微染色體能夠攜帶多個基因,這對於複雜的遺傳工程特別有用,如同時表達多個抗病基因或生物合成路徑中的多個酶。
3. 避免基因重組和位置效應:在植物的普通染色體上插入外源基因時,基因重組和位置效應可能影響基因的穩定性和表達(農桿菌有時就會發生這種事)。微染色體因為是獨立存在的,因此可以減少這些問題。
4. 應用於植物育種和基因治療:微染色體的這些特性使它們成為植物育種和基因治療的有力工具。
總而言之,微染色體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提供了一種靈活且有效的方法,用於實現複雜的遺傳操縱,並有助於開發新的作物品種和治療策略。
但是,儘管微染色體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和潛力,但實際上它們目前還不是廣泛使用的技術,這主要是由於創建和操作微染色體需要高度專門的技術;相較於傳統的基因轉換技術,開發和利用微染色體的成本通常更高,且所需時間更長;微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的穩定性可能不如大的染色體;並非所有植物種都適合使用微染色體技術;法規的限制;公眾對基改作物的接受度等因素,造成目前使用這個技術的人並不多(說真的,筆者沒有看過任何文獻提到使用這個技術)。
植物著絲點的工程化
著絲點(centromere)是染色體分裂和遺傳物質傳遞過程中的重要結構,其功能與特有的組蛋白H3變體(CENH3)有關。
這項技術的核心是對著絲點(centromere)這一染色體結構的人工操控。
1. 科學家會設計一種CENH3融合蛋白。這種融合蛋白結合了CENH3和其他蛋白質或肽段,使其能夠特異性地結合到染色體的特定區域。
2. 接下來,這種融合蛋白被引導到植物染色體的特定位置。這通常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實現的,例如使用CRISPR/Cas系統來指導CENH3融合蛋白到目標位點。
3. 一旦CENH3融合蛋白定位到目標位置,它會促使該區域的染色體結構重新組織,形成一個功能性的著絲點。這樣,就在染色體的非原生著絲點位置創造了一個新的、人工的著絲點。
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精確地控制CENH3融合蛋白的表達和定位,以及確保新形成的著絲點具有正常的功能。通過這種方式,科學家可以在植物染色體上人工創建新的著絲點,這對於基因組編輯和染色體結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將感興趣的基因堆疊到工程化染色體上
將特定基因添加到工程化的微染色體上。這包括了使用特定的重組酶系統(如Cre/loxP系統)來實現基因的精確插入。
利用著絲點工程產生單倍體誘導體
通過改變著絲點的結構來產生單倍體植物。這對加速作物育種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單倍體植物只擁有一套染色體,與正常的二倍體植物(擁有兩套染色體)相比,它們在育種和基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以下是這一過程的基本步驟:
首先,科學家會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如CRISPR/Cas9)來改變目標植物染色體上的著絲點結構。這通常涉及對著絲點關鍵蛋白(如CENH3)的基因序列進行特定的修改,從而影響著絲點的功能。
改變著絲點結構的植物細胞或組織將被用於雜交或其他育種技術。在雜交過程中,改造過的著絲點導致染色體分配不均,使得一些配子或細胞只含有一套染色體,形成單倍體。
接下來,科學家會篩選那些成功形成單倍體的植物細胞或組織,並將它們培育成完整的單倍體植株。
視需要,這些單倍體植株會進一步經過倍增處理,使它們恢復為正常的二倍體狀態。這樣做可以固定任何有益的基因突變或特性。
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加速傳統育種程序,特別是在培育具有特定遺傳特性的作物品種時。透過直接產生單倍體,可以迅速產生均質的品種,從而減少了育種過程中所需的時間和資源。此外,這一技術在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組編輯方面也有應用潛力。
透過CRISPR/Cas引導染色體倒位以改變有絲分裂重組
透過CRISPR/Cas造成染色體斷裂,在修補過程中導致基因的改變與染色體的重組。
隨著21世紀的到來,尤其是CRISPR/Cas等先進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植物染色體工程領域正在迅速發展,未來將對植物育種和基因工程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New Phytologist (2024) 241: 541–552 doi: 10.1111/nph.1941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