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李鍾旻 |
有些人一想到城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 UA),就會想到是在自己家裡種些東西,例如用箱子種些蔬菜、水果之類。
城市農業擁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文明時期。不同文化和地區根據其特定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條件,發展出各自獨特的城市農業形式。例如,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中國,城市居民就已經在城市邊緣或甚至城市內部進行農業生產,以確保食物供應的穩定。
進入近代,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許多城市的農業空間被工業和住宅用地所取代。然而,城市農業並未完全消失,反而在某些情況下因應社會經濟變遷而發展新的形式。例如,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如英國)鼓勵市民在城市空地上種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食物供應,這些被稱為「勝利花園」(Victory Gardens)。
近幾十年來,城市農業得到了重新關注和振興,這與對永續發展、食物安全、社區建設和環境保護日益增長的重視有關。當代城市農業不僅包括傳統的地面耕種,還包括屋頂花園、立體農業、社區花園、市政農場等多種形式。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於在城市環境中尋找綠色空間和自給自足的食物來源的渴望。
總之,城市農業是一種古老且不斷演進的實踐,其形式和重要性隨著時間和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在當前全球面臨的食物安全和永續城市發展的挑戰下,城市農業正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價值。
雖然城市農業被認為是一種可使城市和城市食物系統更永續的策略。然而,關於城市農業相對於傳統農業的環境表現,以往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最近發表在《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上的研究,是首次透過大規模研究來解決這一不確定性。
研究團隊利用市民科學在歐洲和美國的73個城市農業地點進行了比較。他們通過生命周期評估(LCA)來估計城市農業(UA)的碳足跡,涵蓋了從農場到城市的範圍,考慮了材料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食物廢棄物。
研究團隊關注五個國家的城市農業地點,包括法國、德國、波蘭、英國和美國,這些地點代表了低技術城市農業的廣泛形式。透過市民科學方法與城市農民和園丁合作,記錄了UA地點的輸入和產出。輸入包括三個主要類別:基礎設施(如提升床)、供應品(如堆肥、肥料、汽油)和灌溉。
研究團隊使用EcoInvent 3.8資料庫和PEF 3.0中點指標(具體是100年的全球變暖潛能)來確定UA輸入和產出的環境影響。這些影響從SimaPro導出到csv文件,然後進行分析,計算每個UA地點的生命周期溫室氣體足跡。
另外,他們的LCA也考慮了食物產品間的分配、農場壽命對環境影響的敏感性,以及對食品和社會產出之間分配的假設。
透過這些方法,研究團隊發現城市農業生產的食物碳足跡是傳統農業的六倍(每份420克二氧化碳當量對比70克二氧化碳當量)。然而,某些城市農業作物(例如番茄)和地點(例如25%的個人管理花園)的表現超過了傳統農業。這些例外意味著,城市農業從業者可以透過種植通常在溫室內種植或空運的作物,維持城市農業地點多年,以及利用循環性(將廢物作為輸入)來降低他們的氣候影響。
研究團隊還探討了使城市農業更加氣候友好的途徑,指出城市農業地點應盡可能長時間保留基礎設施,利用城市廢棄物流作為輸入,並投資於社會效益。
對於城市農業未來的前景,研究團隊指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降低城市農業的碳足跡,並強調了與市民科學家的合作在進行大規模碳足跡分析、物質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評估(LCA)方面的重要性。
總之,儘管城市農業具有許多好處,但這項研究點出了即使是低技術的城市農場和花園也具有高碳足跡。目前的城市農業一般產生的溫室氣體比傳統農業要多。專注於傳統上碳密集的作物(例如溫室種植或空運的作物)的高產量城市農場可能是一條實現更氣候友好城市農業的途徑。同時,所有城市農業地點都必須延長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更多地重複使用材料,並最大化社會效益,以便與傳統農業競爭。換言之,要實現氣候目標,城市農業必須被謹慎設計和管理。
雖然不能減碳有點「漏氣」,但是自己種自己吃,吃起來安心也開心,好像也值得了;如果能謹慎使用各種資源(例如使用回收水、雨水來灌溉,利用家裡的廚餘、落葉來製作肥料,不使用化肥,以及盡量重複使用種植容器等),應該還是能盡可能的達到永續的目的的。
參考文獻:
Hawes, J.K., Goldstein, B.P., Newell, J.P. et al. Comparing the carbon footprints of urban and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Nat Cities 1, 164–173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4284-023-00023-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