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綠手指」是用來形容很懂得如何照顧植物的人。為什麼會這樣說,無非是因為植物不會說話也沒有表情,所以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昨天它還好好的,今天就死掉了。甚至還有人自封「黑手指」,強調自己與植物何等無緣,每種必死。
不過,植物其實還是有給出一些信號,只是我們人類接收不到罷了。例如有些植物在口渴、被蟲咬時會發出超音波,而幾乎所有(我覺得應該是所有,但是未經驗證的事情不能亂說)植物在感受到壓力時會放出過氧化氫(H2O2)與水楊酸(SA)。
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想到,如果可以實時偵測H2O2與SA,不就能即時監測植物是否感受到壓力嗎?
研究團隊以氟苯(fluorene)和二氮雜苯(diazine)為原料,合成了一種可以偵測H2O2和SA的聚合物,再把這種聚合物以特製的單壁碳納米管(SWNT)包覆以合成奈米感測器。接著他們使用針筒或微注射器,將奈米感測器溶液注入到植物葉片的胞間空間中。一旦注入植物葉片,奈米感測器會在葉片內分佈開來,使其能夠在植物細胞內實時監測到SA和H2O2的濃度變化。由於這個奈米感測器感應到H2O2或SA時會發出螢光,所以研究團隊要透過專門的儀器(如近紅外光譜儀)來讀取奈米感測器的信號。
研究團隊使用了小白菜( Brassica rapa subsp. Chinensis)來進行這個實驗。他們測試了四種壓力:強光、熱、病原體感染、機械傷害。
結果發現:強光與高熱時,螢光信號幾乎是立刻就出現,且H2O2與SA幾乎是同時出現(SA慢一點點)。相對的,機械傷害與病原體感染這兩組是H2O2先出現螢光信號,SA則慢得多了。事實上,機械傷害要大約兩小時左右才偵測得到SA的出現,但H2O2只要5分鐘就出現了;病原體感染則是SA比H2O2慢大約10分鐘。
所以,這個實驗證實了植物對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應;就算只測量H2O2與SA兩種指標,應該還是能分出刺激的種類。接下來需要多進行幾次測試,並且擴大測試的物種。一旦能確立植物對不同刺激的不同反應的模式,就可以訓練人工智慧模型來偵測與辨識,幫助我們進行「精準農業」,讓農作物長得更好。
參考文獻:
Ang, M.CY., Saju, J.M., Porter, T.K. et al. Decoding early stress signaling waves in living plants using nanosensor multiplexing. Nat Commun 15, 2943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082-1
留言
張貼留言